
“新光華”號美國運載海上發射平臺啟程前往俄羅斯
由中遠海運特運擁有的中國最大半潛船“新光華”號將運載“Odyssey”海上發射平臺,從美國前往俄羅斯。
船舶追蹤網站VesselFinder.com的信息顯示,“新光華”號已經于2月18日到達美國長灘港,在2月20日開始“Odyssey”發射平臺的裝載工作。
由于天氣原因,2月20日“Odyssey”在公海上的裝載未能完成,在2月23日“Odyssey”終于安裝到了“新光華”號上。這艘半潛船將在2月26日離開美國,前往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斯拉維揚卡港。海上發射裝配指揮船“Sea Launch Commander”號將于隔天跟隨半潛船。預計“Odyssey”將在3月初抵達俄羅斯斯拉維揚卡港。
據了解,10萬噸級半潛船“新光華”號是中國最大、全球第二大半潛船,總長255米,型寬68米,下潛吃水30.5米,載重量為9.8萬噸,服務航速14.5節,裝貨甲板長210米、寬68米,甲板面積達到13500平方米,。
“Odyssey”是海上發射公司(Sea Launch)用于提供飛船發射服務的一個移動海上平臺。海上發射公司成立于1995年,最開始由美國波音公司、挪威Aker Solutions、烏克蘭的KB Yuzhnoye/PO Yuzhmash和俄羅斯的Energia火箭公司四家公司共同出資在開曼群島注冊,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提供;l射服務的公司,1999年3月發射了首枚火箭。該公司于2009年6月22日宣布破產,2010年重組,俄羅斯能源火箭集團成為大股東,美國和挪威公司持有少量股份,烏克蘭不再參與該項目。2016年9月,俄羅斯“S7 Space”公司成為“海上發射”公司的所有者,擁有包括海上發射指揮船(Sea Launch Commander)、奧德賽(Odyssey)號發射平臺、地面設備以及海上發射公司(Sea Launch)包括商標在內的知識產權。
2014年,受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關系惡化影響,“Odyssey”平臺在完成了第36次發射后停止作業。在已經進行的36次發射中,有32次發射取得了成功。
2018年4月,俄羅斯S7集團以1.5億美元的金額完成了“海上發射”平臺全部資產,擁有海上發射平臺“Odyssey”、控制所有設施的指揮船“Sea Launch Commander”號和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地面基礎設施。不過,截至目前,S7集團尚未使用“奧德賽”進行航天發射。
去年12月,S7集團表示,美國國務院批準海上發射平臺轉移至俄羅斯。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南方的斯拉維揚卡鎮將成為“Odyssey”的新登記港。預計發射平臺和指揮船計劃于2020年入港。斯拉維揚卡鎮距離俄羅斯朝鮮邊界80公里。
海上發射平臺“Odyssey”是由日本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會社在1983年建成的海上移動石油勘探和鉆井平臺改造而成。“Odyssey”重約31000噸,長133米, 寬67米,從船底到直升機平臺的高度58米、總高80米。發射平臺從母港向發射海域航行時排水量17400噸,吃水深度7.5米。 為減小重型運載火箭在發射時的搖擺幅度、提高穩定性,在抵達發射地點后,還要向發射平臺的樁腿內泵水,使其吃水深度達到21.5米、排水量增加到46000噸,航速12節。
“Sea Launch Commander”號是一艘特別設計的艦船,在海港內時可以作為一座浮動火箭裝配工廠使用,擔負運載火箭的總裝,除此以外,還擔負發射前準備和發射指揮中心職能。該船長為200米,寬約32.3米,排水量超過34000噸,航速19.6節,能搭載240人,并為他們提供居住空間和休閑設施。發射人員可以在發射前撤離發射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