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擔憂中國船廠?歐洲船企欲聯手收購IHC
為了防止關鍵知識和技術落入中國企業手中,由荷蘭投資公司HAL聯手荷蘭疏浚巨頭Van Oord、比利時疏浚公司DEME聯手組成的財團有意收購全球挖泥船建造巨頭——荷蘭皇家IHC公司(Royal IHC)。
荷蘭國寶級企業,擁有300多年歷史
荷蘭皇家IHC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挖泥船和挖泥船設備設計、建造商;始襂HC的造船技術可追根溯源至17世紀中葉荷蘭悠久的造船歷史,經過上百年的經驗累積,IHC實現了設計、圖紙、生產、設備維護全產業鏈的一條龍服務。據國際船舶網了解,截至目前,該船廠共完工交付超過300艘挖泥船,是全球交付挖泥船最多的企業。
截止目前,IHC設計建造海貍(Beaver)系列挖泥船已經超過250艘,至今這些海貍船舶仍然活躍在中國的江河湖泊,有些船舶已經超過30年船齡。目前國內已經擁有各類海貍型船約80多艘。這些海貍挖泥船多由其子公司IHC Holland Beaver Dredgers BV建造。2018年,海貍系列離開荷蘭第一次落地中國進行建造。首批3艘海貍B45型挖泥船目前已經在天津順利開工。IHC另一家子公司IHC Engineering &Renovation BV,主要提供包括單個部件、系統和套件在內的設備。
但在近年來Royal IHC公司經歷了艱難的時期,2018年,Royal IHC虧損8000萬美元。2019年上半年也繼續出現赤字。由于長崎虧損,該公司承受了巨大資金壓力。去年7月,該公司表示必須尋求新資金才能生存。據國際船舶網了解,IHC公司將越來越多的采取外包生產活動,以維持其在船舶、設備和服務等方面的獨特市場地位和成本高效運營,公司將主要進行產品研發和設計以及銷售與市場推廣。為了應對來自東歐和亞洲的競爭,Royal IHC造船業務將進一步加大外包作業,僅保留Krimpen的造船船臺。
擔憂中國企業收購,歐洲企業聯手
荷蘭媒體消息稱,一家中國公司有意收購荷蘭皇家IHC公司。這一消息引發了荷蘭和比利時企業的擔憂。
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歐洲四大疏浚承包商為荷蘭的Van Oord和Royal Boakalis Westminster nv以及比利時的Jan De Nul和DEME。據了解,Van Oord和DEME長期在Royal IHC訂造挖泥船,2017年,IHC公司和DEME公司簽署合同,設計和建造44180kW自航式絞吸挖泥船“SPARTACUS”。這是繼世界上第一艘LNG動力耙吸挖泥船'MINERVA'號之后,世界上第一艘以LNG動力的絞吸挖泥船。
而HAL則是另一家疏浚公司Boskalis的主要股東。對于這些企業而言,確保Royal IHC不落入中國企業的手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避免中國企業增強自身實力。否則,中國將自己建造先進的挖泥船,形成對荷蘭和比利時造船業的競爭。
目前,這三家合作伙伴正在考慮接管或者投資Royal IHC,預計將在未來4至5周內做出決定。
中國挖泥船市場巨大,IHC公司和中國船廠緊密合作
一直以來,全球挖泥船建造市場被歐洲船廠主導。歐洲大型挖泥船船企的設計和配套實力雄厚,經營方式靈活多樣——既可以承接整船建造訂單,由各公司在自己的船廠生產,也可以向其他挖泥船承包商或造船廠提供單個組件或套件,與其他造船廠共同設計挖泥船并管理挖泥船的建造過程。不過,近年來,挖泥船整船建造越來越多的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歐洲船廠只提供設計和關鍵設備;中國船廠迅速崛起,目前已在挖泥船建造市場占有顯著份額。
迄今為止,中國船廠共完工交付各類挖泥船近250艘。目前,國內挖泥船建造廠主要有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天津新河船舶重工和南通港閘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等。其中,黃埔文沖和新河船舶重工均完工挖泥船39艘,是我國建造交付挖泥船最多的造船企業。另外振華重工和廣東中遠海運重工也開始進入挖泥船市場,而這兩家船廠均和荷蘭IHC公司有緊密合作。
2018年4月15日,廣東中遠海運重工為首制15000立方米多功能耙吸式挖泥船“邦尼河”舉行下水儀式。該建造項目船東是比利時DEME集團,由荷蘭皇家IHC負責設計、監造,由廣東中遠海運重工負責整船建造。據悉,這是在IHC自有船廠以外建造的最大的耙吸式挖泥船項目。
2018年8月18日,由中交上海航道局投資、中交機電局總承包、荷蘭IHC公司設計、上海振華重工建造的兩艘6500方耙吸挖泥船“航浚6008”、“航浚6009”輪在江蘇啟東成功下水。本次船舶建造采用了全新的合作模式,由荷蘭IHC公司負責基本設計并提供主要的疏浚、電氣以及自動化系統,中交船研中心負責詳細設計,振華重工負責施工建造。“航浚6008”、“航浚6009”輪的成功交付,填補了我國設計建造“智能型”自航耙吸挖泥船的空白,使我國挖泥船設計和建造技術邁出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