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羅地亞最大造船集團即將清算
負債7.23億美元,克羅地亞最大的造船集團Uljanik即將破產清算。擁有百年歷史的Uljanik集團最終清算,也標志著曾經作為世界第三大造船國的克羅地亞造船業最終走向“衰落”。
1月23日,債權人在會議上決定,將清算作為控股公司的Uljanik集團。Uljanik集團控制著克羅地亞最大船廠Uljanik,而集團旗下的另一家造船廠3. Maj船廠則并未參與破產程序。
當地媒體報道稱,Uljanik集團并不符合恢復運營所需的條件,該公司沒有產生任何收入,其負債高達48.5以里亞爾(約合7.23億美元),大大超過了其17.5億里亞爾的資產價值。
因此,債權人同意,沒有理由準備Uljanik集團的破產計劃,公司將停止營業,而債權人將決定實現其資產的方法和條件。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目前Uljanik船廠手持訂單共計3艘,包括1艘挖泥船、1艘滾裝船和1艘郵輪,交付時間定在2020年和2021年。
不過,位于普拉的Uljanik船廠是否將繼續建造船舶,這一問題的決定權在于克羅地亞政府。不過,克羅地亞政府去年已經明確拒絕救助Uljanik船廠。
由于全球造船業的持續衰退以及新船訂單枯竭帶來的不利影響,Uljanik集團在過去幾年來一直處于財政困難狀態。去年5月,在克羅地亞政府拒絕了融資重組方案之后,當地商業法院相繼啟動了對Uljanik船廠和Uljanik集團的破產程序。
Uljanik集團是克羅地亞最大的造船集團,由克羅地亞政府持有其中25%股份,集團旗下擁有Uljanik船廠和3.Maj船廠。其中,Uljanik船廠成立于1856年,是克羅地亞最大的船廠,建造的船型包括散貨船、油船、汽車運輸船、牲畜運輸船、挖泥船、客滾船等為主。
作為克羅地亞最重要的造船企業,在過去25年來,克羅地亞政府已經花費了超過330億庫納(約合50億美元)來挽救并出售Uljanik集團,但這些努力收效甚微。
克羅地亞政府曾一度將挽救Uljanik集團的希望寄托在中船重工。去年4月底至5月,中船重工曾兩次派代表團訪問克羅地亞,參觀Uljanik集團旗下的Uljanik船廠和3. Maj船廠,但最終放棄接手。
Uljanik集團旗下的另一家船廠3.Maj船廠成立于1892年,是克羅地亞四大骨干船廠之一。與破產的Uljanik船廠不同,3. Maj船廠目前仍在運營。去年8月,克羅地亞政府曾同意為3.Maj船廠最多1.5億庫納(約合2250萬美元)的貸款提供國家擔保,從而使3.Maj船廠將能夠向克羅地亞復興開發銀行(HBOR)或商業銀行尋求貸款,以便能夠繼續新船建造工作。
根據克拉克森的數據,3.Maj船廠手持訂單量為3艘,包括1艘化學品船、1艘散貨船和1艘汽車運輸船,均將在今年年內交付。
造船業是克羅地亞的支柱產業,也是政府重點扶持的產業之一。在20世紀80年代末,克羅地亞造船業曾一度位居世界第三,僅次于日本和韓國。然而,目前,克羅地亞造船業接單排名已經跌落至全球第十三位,市場份額僅為約0.6%。
早在去年上半年,Uljanik集團工會負責人就警告稱,Uljanik集團的破產將預示著整個克羅地亞造船業的終結,這將使成千上萬的人失業,克羅地亞的失業率也會創下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