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名轉型!增洲造船或將退出造船業
又一家舟山明星船企——增洲造船或將逐步退出船舶建造領域。長期缺乏訂單,曾嘗試“賣給”國有船企但終未實現。增洲造船在去年年底已經正式更名為增洲重工科技,未來將從船舶制造轉變為橋梁工程建筑。
增洲造船正式更名為增洲重工科技變更經營范圍
據悉,自2019年12月26日起,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企業名稱將變更為浙江增洲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行業門類由原本的金屬船舶制造變更為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經營范圍變更為海洋工程裝備研發;鐵路、道路、隧道、橋梁工程建筑;船舶設計;船舶制造、修理;船舶配件制造、加工、銷售;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貿易;普通貨物倉儲;金屬材料、機電設備、管道、水性涂料銷售;防腐工程、保溫工程、涂裝工程;金屬結構設計、制作、安裝;住房租賃。
據了解,增洲造船是增洲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創建于2007年8月20日,是舟山市引進的大型船舶修造業的重點項目之一,也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組建、現代造船模式運作的船舶修造企業。
與大部分舟山船廠類似,在2011年之后,增洲造船也面臨著接單難、融資難、抵押難的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增洲造船將與國家戰略主動接軌、開發船舶新產品作為戰略突破口,開辟了一條以建造特色工程船為主線,其他節能環保型散貨船為補充的產品結構的路線。
“江海直達1”號
2013年,增洲造船建造了國內船企自行研發建造的首艘超低溫冷藏運輸船,填補了國內在該類船型方面的空白。2015年,增洲造船交付了2艘符合伊拉克高溫、高腐蝕惡劣環境的6000立方米的耙吸式挖泥船,受到伊拉克交通部高度贊賞和認可;同年,增洲造船還交付了為加拿大船東CANFORNAV公司建造的2艘冰區加強64000載重噸散貨船,這是國內64000載重噸系列散貨船中首艘冰區加強設計的船。2018年3月,增洲造船交付了國內首艘2萬噸級江海直達船“江海直達1”號。
據悉,更名后增洲重工科技的業務主體和法律關系不變,原本由增洲造船簽訂的合同繼續有效,原有業務關系和服務承諾保持不變。與之前以船舶為主要業務不同,目前,增洲重工科技已經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生產用于建造橋梁工程的鋼板梁。
受疫情影響,增洲重工科技當前有500多名工人在崗,日產鋼板梁達500多噸,這些鋼板梁再經過一系列工序后將被運送到臺州用于建造橋梁工程。
兩年未獲一單,曾嘗試與武船兼并重組終未實現
雖然增洲造船在建造特種船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不過,缺乏新單卻仍是困擾增洲造船的一大難題。在過去的兩年里,增洲造船未獲一單。
圖:2018年12月,浙江增洲造船一艘5000DWT敞口環保型多用途船順利交付。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增洲造船目前手持訂單僅剩4艘7350載重噸雜貨船,這4艘船均由德國船東Tom Worden Schiffs在2018年1月23日下單訂造,交付時間分別定在今年3月、6月、9月和12月。
德國船東的這筆雜貨船訂單也是增洲造船接獲的最后一筆新船訂單。而在這筆訂單之前,增洲造船的上一筆訂單要追溯到2017年3月,當時增洲造船成功中標了國內首艘2萬噸級江海直達船,這是2017年增洲造船接獲的唯一一筆訂單。2016年,增洲造船獲得Briese Schiffahrts的4艘多用途船訂單。2015年,增洲造船接單量為零。
由于長期難以獲得新船訂單,增洲造船開始轉向鋼結構件生產工作,并尋求與中船重工旗下武船集團合作。
增洲造船與武船集團的合作得到了舟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16年8月9日,舟山市政府與中船重工集團簽訂“智慧海洋”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打造國家智慧海洋舟山示范區,構建中國(舟山)智慧海洋產業基地。此后,雙方開展了一系列的互動交流,積極謀劃推進合作。
作為合作項目的一部分,從2016年起,武船集團對增洲造船在考察洽談的基礎上,開展兼并重組相關工作,并已經委托資產評估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對增洲造船進行了審計和評估,武船51%控股增洲造船的收購方案已獲中船重工集團批復同意。中船重工旗下武船集團舟山基地已掛牌運行,并以武船集團名義承接了魚山大橋海上防撞箱鋼結構項目,并已經在增洲造船開工生產。
按照舟山市政府原本的計劃,武船集團與增洲合作組建武船增洲公司以后,新公司除了繼續開展造船業務以外,將重點拓展鋼結構等新業務,舟山市政府同時建議浙江省政府及相關省級部門在橋梁等重大項目建設中給予推薦支持。不過,武船集團和增洲造船的兼并重組最終并未能完成。
雖然與武船集團的兼并無法實現,但在新造船市場長期低迷的背景下,增洲造船卻沒有停下向橋梁鋼結構生產業務轉型的腳步。隨著此次更名,未來增洲重工科技可能將逐步淡出造船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