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首艘五星旗豪華郵輪將落戶深圳
2021-02-10 10:45:00
來源:明德新聞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2月9日上午,深圳海事局在深圳市政府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2021年全力建設海上安全示范區10大舉措。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深圳將創新郵輪安全管理模式,支持國內首艘五星旗豪華郵輪落戶深圳。
深圳海事局副局長、深圳市水上交通安全委員會副主任曲義江介紹,未來,深圳海事局將聚焦打造交通強國海事建設示范區,出臺建設海上安全示范區10大舉措將利于推進這一目標達成。
舉措一:強化口岸船舶疫情防控
曲義江表示,針對疫情防控形勢,深圳海事局將加強國際航行船舶入境審批和動態監管,強化水上交通組織和管理。健全航運公司和海員外派機構疫情防控信息通報機制,保障船員換班和換證安全順暢。推動轄區國際航行船舶船員及相關人員優先接種疫苗,對轄區港澳航線公司船員實行嚴格備案管理。
在深圳東西部水域,將劃定臨時隔離錨地,健全船舶防控疫情應急反應處置預案。完善海事非現場監管模式,建設“海事非現場監管示范工程”,實施以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為特征的非現場監管,提升海事監管的精準化、智能化水平。
舉措二:服務深圳經濟社會發展
為保障經濟發展,深圳海事局將進一步提升深圳轄區海上能源運輸、海上休閑旅游區、核電海上安全應急保障能力。
與此同時,深圳將全力做好深中通道、機場三跑道、海洋新興產業基地等重大涉水工程施工安全保障工作,實施24小時現場安全保障,打造涉水工程安全監管樣板區。
此外,通過建設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5G等多手段融合的船岸通信系統,為深圳港發展提供安全高效的助航信息、船舶交通組織、水域污染預控等海事服務,加快建設“陸?仗”一體化保障體系。
舉措三:服務深圳高端航運業發展
目前,深圳正在探索完善國際船舶登記制度,推動“中國前海”國際船籍港登記船舶發展壯大,并推動前海國際高端航運服務中心建設,創新郵輪安全管理模式,支持國內首艘五星旗豪華郵輪落戶深圳。
深圳還在加快設立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建設,助力打造深圳國際中轉港,探索國際游艇旅游自由港建設,推進外籍船員在中國籍船舶上任職就業手續便利化。
舉措四:優化涉海安全法規體系
今年,《深圳經濟特區海域污染防治條例》、《深圳市海上交通安全條例》、《深圳市水上體育娛樂活動安全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制修訂將列入立法計劃,《深圳國際船舶條例》的立法進程也將進一步加快。
舉措五:構建涉海安全綜合治理機制
在涉海安全方面,曲義江介紹,深圳將健全水上交通安全委員會督辦考核工作機制,推進水上交通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推動涉海安全重大風險納管、重大隱患清零。推進海事、港口安全監管融合機制,在航運公司監管、涉客船舶、危險貨物監管等方面形成執法協作機制,實現執法結果互認、監管信息共享。并聯合公安、交通、海洋等部門開展聯合檢查和打非治違聯合執法,推動構建市級海上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
舉措六:健全海事事中事后監管體系
按照“權責明確、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簡約高效”要求,深圳海事局將進一步完善風險防控機制、源頭治理機制,著重完善海事領域信用體系和分類分級差異化管理機制。更加高效運行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著力構建“監管效能最大化、監管成本最優化、對市場主體干擾最小化”的“三最”海事事中事后監管體系。
舉措七:深化海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在電子政務建設成果基礎上,深圳將依托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平臺,持續深化海事“放管服”改革,助力深圳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通過取消、調整一批許可備案項目實現“減事項”,通過船舶船員證書“證照電子化”、“多證合一”實現“減證照”,通過實行告知承諾制度、減少審批環節、精簡審批材料、壓縮審批時限實現“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通過建設“秒報”、“秒批”智能自動化審批系統實現“零跑腿、零待時”。
舉措八:持續強化船舶污染防治
深圳將建設涵蓋東、西部轄區的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監測監管系統,開展船舶綠色能源動力技術研究。支持深圳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加注產業發展,強化防治船舶水污染排放監督檢查,推動電子聯單信息化建設,做好重點水域溢油監視監測工程項目前期工作,提升轄區溢油應急預警預控能力。
舉措九:助力高素質船員隊伍建設
如何為深圳航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曲義江表示,深圳將建設船員職業公共服務保障平臺,著力構建船員職業保障公共服務體系,切實增強船員隊伍的獲得感和責任感。
實施船員考試智能化評估試點,提升船員考試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動首家外資船員培訓機構落戶前海,提高船員培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持續助力深圳海洋大學學科建設,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商學院,打造國際型、示范型、領先并適度超前的學科范例。
舉措十:積極參與全球海事治理
深圳海事將充分依托國際海事履約及研究機制,在國際公約及規則制訂中積極發揮海事專業優勢,提升國際海事話語權。
例如,推動建立國際港口城市海事管理合作交流機制,組織實施“中國-東盟液化LNG(LNG)船舶安全管理能力建設與合作項目”,持續強化國際海事交流合作。此外,密切深港及粵港澳大灣區海事管理協作,在船舶港口國監督、船舶污染物排放控制、海上搜救應急、事故調查、航海人才教育等多領域深化合作,全面提升區域海事協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