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紅3”船完成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綜合航次第一航段任務
2021年8月19日8時,中國海洋大學深遠海綜合科考實習船“東方紅3”船歷經41天,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基礎上,圓滿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綜合航次”第一航段任務,順利返航靠泊三亞南山港碼頭。在精準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科考人員輪換及備航工作的基礎上,“東方紅3”船啟航執行第二航段任務,船舶中心岸基保障人員赴三亞南山港碼頭完成系列保障工作。
第一航段共有來自廈門大學、復旦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十余家國內涉海單位的81名科考船隊員參加,總航程約7340海里,各類觀測站位62個,其中包括錨系系統回收布放25套次、海洋地質取樣站位10個和海山精細化多學科綜合作業區1個。上述觀測站位和內容的開展獲取了寶貴的、高質量的調查數據和樣品資料,有效支撐了我國南海潛標觀測網的多學科、精細化升級工作開展,為我國開展南海深層環流動力特征、南海地質沉積特征、南海亞中尺度過程動力學研究等提供了寶貴的長期連續觀測數據;還為我國開展南海海底生物種類分布、地質沉積特征提供了寶貴的柱狀與表層沉積樣品;也為開展海山特殊地形下多尺度動力過程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地球化學效應提供了精細化多學科綜合觀測數據,為本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共享航次科學目標的有效實現提供了扎實的基礎保障。
自2021年7月以來,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呈現多點發生、局部暴發的態勢,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激增。在此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下,船舶中心聯合項目組,面對第二航段將有大批國內涉海單位科考人員輪換登船的實際情況,時刻跟進國內疫情發展態勢和三亞疫情防控政策,根據科考船疫情防控特點,快速及時、寬嚴適中地制定實施了第二航段登船前的疫情防控與篩查方案。在過程中,對即將登船的科考人員7月份以來的行程軌跡、核酸檢測情況等進行了詳細梳理和精準統計,尤其是對涉及南京、鄭州、廈門、北京、武漢、煙臺等國內中高風險區域所在城市的軌跡信息進行了精準摸排。在此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的設置檢測環節,精準完成了來自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科院海洋所等11家國內涉海單位50名科考人員登船前的疫情篩查與防控工作;同時還有效協調各科考項目單位積極做好備航工作,充分按照既定方案,實現了備航過程中人防物防并重的綜合防控效果,有效確保了第二航段在船人員健康安全,首次成功開展了新冠疫情傳播高壓形勢下,在青島之外港口進行科考航次航段接續執行的保障任務。
8月20日12時,在結束28個小時緊張有序的備航工作后,“東方紅3”船啟航繼續開展第二航段作業任務,預計“東方紅3”船將在9月10日前后完成本航段科考任務后返回青島母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