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炫酷!兩艘閑置鉆井平臺變身海上風電吊裝利器
9月15日,由貴州電建投資、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簡稱海油發展工程技術公司)參與運維的“國瑄”“國信”兩艘風電作業安裝平臺,正式亮相廣東陽江沙扒青洲三500兆瓦(簡稱“青洲三風電項目”)海上風電場。
炫酷變身:史無前例的創舉
由于海上風電吊裝設備一“船”難求,海油發展工程技術公司聯合貴州電建首次提出將閑置的石油鉆井平臺通過技術改造升級為海上風電吊裝平臺的設想。石油鉆井平臺在升降裝置上加裝一臺吊機,改造成為適應122米左右水深條件的海上風電作業平臺,符合世界多數風電場安裝作業要求。
海油發展工程技術公司發揮平臺運維優勢,對“國瑄”和“國信”兩艘鉆井平臺的拖航、適應性改造、進出關及風險管控等環節進行監督指導,為項目的整體推進打下基礎。
3月12日,在青島武船重工船廠,“國瑄”平臺開始改造。面對一萬多噸的海上龐然大物,40多個錯綜繁雜的系統,海油發展工程技術公司項目組一步一個腳印。5月1日,平臺抵達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船廠碼頭,迎來最重要工序—懸臂梁滑移拆除。
如何將重1770噸、高68.3米的“國瑄”平臺懸臂梁整體轉移至碼頭,成為首先解決的難題,這是將“國瑄”從鉆井平臺改造成為風電安裝平臺的難點,毫米級別的誤差將影響懸臂梁轉移的成敗。
“國信”平臺技術升級中
“國瑄”平臺運維團隊會同船廠與專家進行評審,既考慮碼頭潮水水位與平臺吃水變化,又兼顧平臺站樁與SPMT模塊(自行式液壓運輸車)的配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
5月15日凌晨,國內首個懸臂梁整體保護性轉移“戰斗”打響,海油發展工程技術公司做好技術交底,梳理注意事項,對每個環節逐項落實,確保精心策劃,極致管理,務求成功。
經過48小時的努力,“國瑄”平臺懸臂梁實現整體分離,完美轉移至碼頭指定存放區域。兩天后,“國信”平臺也傳來懸臂梁整體保護性轉移的捷報。
綠色建造:海油理念在延伸
風電安裝平臺碼頭適應性改造是平臺轉型的關鍵,其項目眾多,規?氨绕脚_的特檢改造。“如果平臺的反面結構加強做不好,艉飄平臺安裝不到位,將直接影響海上風機吊裝設備的安全使用。” 海油發展工程技術公司風電項目經理周炳說。
為此,海油發展工程技術公司“國瑄”“國信”運維團隊借鑒中國海油平臺建造和特檢工作經驗,倡導“人人都是安全員、人人都是質量員、人人都是進度員”理念,將施工重點區域進行網格化分工,專人專崗盯專區,確保安全、質量和施工進度。
從預制到施工,從驗收到恢復,全部無死角跟蹤,先后提出現場安全整改意見136條,向施工隊伍下達停工令5次,“國瑄”“國信”平臺改造及各項輔助工作順利通過驗收,各項指標驗收合格率100%。
“國瑄”平臺拖往威海金陵船廠
8月15日,“國瑄”平臺啟航,8月31日到達廣東陽江。8月16日,從2月24日開始改造的“國信”平臺實現拖航,8月28日到達廣東陽江。至此,兩艘自升式石油鉆井平臺完成風電安裝平臺的轉型改造。
9月15日,“國信”平臺到達“青洲三風電項目”現場后,在兩艘輔助拖輪的配合下,利用7個小時完成平臺移位插樁及拋錨精就位。截至9月17日,39號機位點的四節塔筒、三片葉片、輪轂、機艙已全部裝船,待“國信”平臺壓載完成后,將開展后續海上施工作業。期間,海油發展工程技術公司運維的“國瑄”“國信”兩艘風電平臺分別每天約為140名施工人員提供生產生活支持服務。
“我們將繼續和相關方面精誠合作,確保海上風電項目正式運行。我們將把中國海油的管理理念和海上平臺的運維經驗推廣到海上風電項目中,同時先行先試,為中國海油進軍海上風電打下經驗基礎,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海油發展工程技術公司油田作業公司經理司江舸說。
海油發展工程技術公司聯合外部企業首次提出將閑置的石油鉆井平臺改造升級為海上風電吊裝平臺——在石油鉆井平臺升降裝置上加裝一臺吊機,將其改造為適應122米水深條件的海上風電作業平臺,如此便能符合世界多數風電場安裝作業要求。
從今年3月開始,在青島武船重工船廠“國瑄”平臺改造項目開始面對一萬多噸的海上龐然大物,40多個錯綜繁雜的系統項目組一步一個腳印。
5月1日,平臺迎來最重要工序——懸臂梁滑移拆除將重1770噸、高68.3米的平臺懸臂梁整體轉移至碼頭成為首先解決的難題,毫米級別的誤差也將影響懸臂梁轉移的成敗。
平臺運維團隊會同船廠與專家進行反復評審,考慮碼頭潮水水位與平臺吃水變化,兼顧平臺站樁與SPMT模塊(自行式液壓運輸車)的配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經過48小時的不懈努力,平臺懸臂梁實現整體分離完美轉移至碼頭指定存放區域。
“我們將繼續和相關方面精誠合作,確保海上風電項目正式運行。把中國海油的管理理念和海上平臺的運維經驗推廣到海上風電項目中,為中國海油進軍海上風電積累經驗。”海油發展工程技術公司油田作業公司經理司江舸說。
中國海油是海上風電領域是先行者,海油發展工程技術公司將繼續在這一領域做好示范探索,積累豐富經驗,努力實現從粗放型向精益化運維方式的轉變,促進我國海上風電加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