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造船再騰飛!文在寅誓言“守住世界第一”
2030年環保船市占率75%,智能船市占率50%,生產率再提高30%——
隨著全球造船市場強勢復蘇,韓國船企今年訂單量時隔13年再創新高,連續4個月穩居全球第一。面對中國造船業的競爭,韓國造船業重新謀劃“藍圖”制定《韓國造船再騰飛戰略》,韓國總統文在寅誓言“韓國政府將全力以赴守住世界第一造船強國的位置。”
文在寅站臺!韓國政府發布《韓國造船再騰飛戰略》
9月9日,三星重工巨濟造船廠舉行““韓國造船藍圖及共贏合作”主題發布儀式,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與韓國雇傭勞動部、韓國海洋水產部聯合發布了《韓國造船(K-造船)再騰飛戰略》。
韓國總統文在寅出席儀式并發表致辭強調,《韓國造船再騰飛戰略》的目標是將韓國建成世界第一造船強國,其成敗取決于造船業的新“藍海”——環保、智能船舶。為確保未來船舶市場的主導權,韓國政府和造船企業應集結力量,進一步加快環保、智能船舶的開發。韓國政府將全力以赴,加快制定促進造船業生產和就業增長的政策,穩定人力資源供需,為構建堅實的“韓國造船”生產基礎提供支援。
文在寅在致辭中對韓國造船業取得的成果給予高度評價,并對業界相關人士進行了表揚。他表示,今年韓國船企訂單量今年時隔13年創新高,奪回全球造船強國的地位,如今造船業還需再接再厲,進一步發展。
據了解,文在寅2017年5月上任后,韓國政府為找回已長期停滯的韓國造船業的活力,頻頻出臺支援造船業的政策和舉措。韓國業界人士指出,文在寅政府制定《韓國造船再騰飛戰略》,是發布《實現海運產業領導國家戰略》后的系列政策行動。
此次文在寅出席發布儀式,并與參會者一起討論了旨在檢驗韓國造船產業成果、實現未來船舶市場世界第一造船強國目標的《韓國造船再騰飛戰略》,同時還特地選擇了被譽為“韓國造船業大本營”、“韓國造船第一城”的巨濟市,在三星重工巨濟造船廠舉行戰略發布儀式,就是為了激勵韓國造船業界人士,奮力實現未來船舶市場世界第一造船強國目標。
巨濟市是世界級造船城市,韓國第二、第三大造船企業大宇造船、三星重工均坐落在這里,并與船用配套行業密集的昌原市等一起,形成了韓國代表性的造船產業集群。
三星重工社長鄭鎮澤、大鮮造船社長李秀根、韓國造船海洋社長兼韓國造船海工裝備協會會長賈三鉉出席儀式,并分別發表了“未來船舶技術開發戰略”、“可持續的造船產業生態系統”、“造船業界人力培養計劃”的主題演講,表達了韓國造船業界對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強國的強烈意志。
目標:2030年環保船市占率75%,智能船市占率50%
《韓國造船再騰飛戰略》提出,韓國要擴大環保、自主航行船舶市場占有率,到2030年將韓國造船業在全球環保船舶領域的市占率從目前的66%提升75%,并在自主航行船舶領域爭取50%的份額,守住造船業全球第一的位置。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由于國際海事組織(IMO)設定了2050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全球造船及海運業模式正在迅速向環保船舶轉變。LNG動力船等低碳船舶將從2025年的51%上升到2035年的75%,達到頂點;氫燃料動力船、氨燃料動力船等無碳船舶也將在2030年實現商用化,2040年將占到全部船舶的70%,超過LNG動力船。為此,韓國將加快推進氫動力船、氨動力船以及自主航行船舶等環保船舶的開發。
在提高環保船份額的同時,韓國政府還制定了智能船舶發展目標。雖然目前自主航行船舶市場尚未正式建立,但韓國提出,到2030年韓國造船業在自主航行船舶市占率將達到50%。為此,韓國政府將支持研發無人駕駛船舶技術、安裝智能芯片等項目。
文在寅表示,隨著世界造船產業加速向環;、智能化轉型,對于在高附加值、環保船舶領域擁有全球競爭力的韓國造船業來說,是絕佳的機遇。碳中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環保智能化是造船業也無法避免的大趨勢,這些恰恰是韓國的強項,政府將攜手企業積極應對新的范式。
雖然目前韓國造船業在LNG船、LNG動力船等環保船舶領域已經居于領先地位,但在燃料儲罐方面還需要使用歐洲的部分原創核心設計技術,為此需要支付巨額的專利費。對此,《韓國造船再騰飛戰略》提出將加強對韓國造船業具有競爭優勢的環保船舶的開發和普及推廣的支援,其中就包括了提高LNG動力船燃料儲罐等核心器材國產化率等。
韓國業界表示,隨著低碳、環保理念的全球化,今后環保船舶的訂單將會增加,因此韓國必須實現環保相關原創核心技術的國產化;政府不僅需要長期推進相關原創核心技術的開發,同時在技術開發完成后,還需要為搭載這些技術的船舶的建造和訂購等提供支援。
一位業界相關人士解釋說:“對于船東來說,重要的是對技術的切實信賴和保障。即使韓國開發出了相關原創核心技術,也需要政府提供船舶訂購和認證的過程,有了實船業績,這些技術才能贏得船東的信任。”
舉措:培養8000名造船人才,發展智能工廠提高30%生產率
為提高造船業的競爭力,韓國政府將積極推進以高附加值、環保船舶為中心的人力資源培養和數字化轉型。計劃到2022年為止,培養8000名造船生產和技術人才,并加快智能船廠等數字化生產力建設,到2030年將造船業生產率比2020年提高30%左右。
進入2021年以來,韓國造船企業承接新船訂單不斷增加,5至8月連續4個月穩居全球新船接單榜首位置。按照克拉克森的統計數據,今年8月,韓國承接了全球新船訂單量的57%,是排在第2位的中國的2倍以上。
然而,目前韓國造船業界也面臨諸多難題,其中最緊迫的問題之一就是人力不足。由于造船業長期持續不景氣,以及韓國今年實施52小時工作制,大量人才離開了造船行業。截至今年6月底,韓國三大造船企業韓國造船海洋、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的直接雇傭人力(正式員工)數量同比均有所減少,主要從事生產現場一線工作的合作公司(轉包企業)員工流失則更加嚴重,韓國5家中型造船企業的正式員工和轉包工人的減少趨勢也很明顯。
韓國業界人士表示,造船業是勞動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熟練的生產和技術人員,但隨著接單量的持續增長,造船企業卻因人力不足正在頭疼。為此,政府通過《韓國造船再騰飛戰略》制定了支援對策,包括向重新雇用離職人員的企業給予最長8個月每月30萬到5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656到2760元)的就業補貼,或為從大型造船企業離職的技術人力提供支援,讓他們為中小造船企業的設計、工程服務。
同時,為培養新的人才,將擴大技術培訓支援事業,新設或擴大新就業人力或預定聘用者獎勵政策,創造就業機會,擴充人力資源。韓國政府決定,在蔚山、釜山、木浦等造船企業集聚地區推廣“慶南穩就業經驗”,由各級政府分別向企業給予培訓費、人工費和四大保險即國民年金(養老保險)、健康保險、雇傭保險、工傷保險費補貼。
此外,為了構建健康的造船產業生態系統,韓國政府還決定推進中小造船企業和船用配套產業的環;蛿底只ㄔO。為了解決人力不足的困難,計劃首先推進機器人焊接等數字化領域的建設,強化數字化基礎生產力量,并推廣普及制造工程自動化等。
針對因人力不足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原因仍陷于困境的中小造船企業,韓國政府也將進行更現實的支援!俄n國造船再騰飛戰略》中包括了向中小造船企業訂購公務船、培養和支援專業人力、推進相生合作事業等方案。
韓國產業研究院李恩昌博士表示:“最重要的是造船產業的生態系統必須要周全。為提高中小造船企業的競爭力,必須優先為他們提供支援,提升其生產現場的智能化水平。造船業正在形成國家間的競爭,因此韓國應該在技術方面領先于競爭國家。”(王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