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億元債務壓身!這家國有船廠第二次“破產”
債務規模近130億元,公司運營成本年均近10億元,主業連續虧損年均8億元。對于新港船舶重工而言顯然除了關廠停產已經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因為面對如此大的“窟窿”,即便再多的訂單也無法填補。而這也是這家國有老船廠20年后的第2次破產。
突發!港船重工節后第一天上班宣布停產
10月8日,節后上班的第一天,天津新港船舶重工員工收到了船廠“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具體內容附后),該信內容主要有三部分:
一是停產原因:“主要是存量債務規模巨大近130億元,運行成本居高不下年均近10億元,主業連續虧損年均8億元。我們每個人都期望有穩定而增長的工資收入,有良好的職業發展通道,但前提是我們擁有一個健康盈利的企業。目前公司已失去造血機能,深陷困境,無力扭轉,上級已決定公司2021年10月底前停工停產,2023年底前關閉注銷。”
二是新公司發展思路:“大船一年前臨危受命接管港船,齊心協力使公司在建產品陸續交付。按照上級部署,大船集團已經在天津設立子公司,斥巨資收購港船資產,目的是盤活港船資產,使有著港船血脈的新公司在濱海新區重新啟航,我們相信這是全體員工所期望看到的。同時請大家理解,新公司與港船是兩個獨立的法人單位,新公司不會沿用港船的機構設置、人員規模、管理體系,新公司需要轉型升級,機構精簡、人員精干、管理高效,專注于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建造,新公司必須輕裝上陣,才能步入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如果還延續過去的模式和規模負重前行,依然沒有出路。”
三是員工安置問題:“關于大家最為關心的員工安置問題,由于港船計劃2021年10月停工停產,2023年關閉注銷,如果繼續將勞動關系保留在港船,2023年勞動關系將會依法終止。因此本次分流安置面向全體員工,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實施全員支付經濟補償金。同時新公司會招聘安置部分員工,我們也會積極協調新公司協議的外協外包單位提供一定數量的工作崗位。希望大家著眼于實際,理解和支持安置工作。在此,也請廣大員工相信,安置工作將在‘陽光’下進行,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尋求一切有利于員工的政策,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確保員工的利益最大化。”
2000年破產重組,新廠區為華北規模最大造修船基地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始建于1940年,1953年2月,船廠更名為“新港船舶修造廠”,隸屬交通部海運總局直接領導。1982年7月1日,新港船舶修造廠由交通部移交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領導。
1986年,新港船舶修造廠為原捷克斯洛伐克建造4艘7000噸級遠洋貨輪,自此開始打入國際市場。
1994年5月,新港船舶修造廠吸收式合并了新河船舶修造廠,成立了天津造船公司。1999年7月1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成立,天津造船公司隸屬其直接領導。
據悉,兩家廠合并后天津造船公司人員加起來一度超過一萬人。就如同當時很多國有工廠面臨的問題一樣,還沒完全搞清楚什么是市場,加上各種制度的改革,讓摸著石頭過河的船廠經歷了改革的陣痛,最終到了2000年船廠宣布破產。
2001年,天津造船公司破產進行資產、人員重組,新港、新河兩廠分別對外掛牌,廠名為“天津新港船廠”。
2007年12月10日,中船重工天津臨港造修船基地奠基。一個占地365萬平方米,年造船能力達300萬噸、修船能力達到220艘,能夠建造5000噸級以上的海洋工程和超大型港口吊車及大陸型陸上工程機械裝置的現代化造船基地在臨港工業區崛起,形成造船、修船、非造船工程三個支柱產業,它是中國發展環渤海船舶工業基地群整體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2017年11月,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整體搬遷完畢。搬遷后的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位于臨港經濟區,占地3.6平方公里,碼頭及海岸線長4千米,年造船能力達200萬噸,修船能力達220艘。建有50萬噸級、30萬噸級造船塢,有800噸龍門吊和大型廠房,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國際國內一流的造修船基地。
新港船舶重工自2006年開始批量建造我國首制、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第三代全電力推進系統的火車渡船,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2010年搬遷到濱海新區,先后建造交付了大型散貨船、汽車滾裝船、全球最大的醫院船等產品。
大船集團“接管”,新船廠欲“輕裝上陣”
關于港船重工經營困難的傳聞由來已久。一年前,大船集團臨危受命接管港船重工。
2019年4月9日,港船重工召開干部大會,港船重工總經理王孝海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林吉明同志任港船重工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據國際船舶網了解,王孝海曾歷任大連造船廠集團有限公司分段制造部二部副部長、大船集團總經理助理等職。
新領導上任后推出“三項制度改革”,但隨即遭到員工質疑。
去年8月,網上流傳一名基層員工給港船重工領導的一封信,言辭犀利點出船廠存在的問題,并質疑新領導班子的改革工作實施效率。該員工稱公司領導借口制度改革砍掉成熟的管理人員、招工進來的中層干部都是大連籍的,公司管理過程中有拉幫結派和山頭主義現象、生產匯報弄虛作假,造船生產進度拖期、質量問題嚴重、核心人才和技術流等。
隨后一封署名“王孝海,林吉明”的“港船重工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稱,“站在員工的角度來講,每個人都希望有穩定且不斷增長的工資收入,希望有良好的職業發展通道,但這一切美好愿望的前提是我們有一個健康盈利的企業。近年來,受世界金融危機、航運業低迷、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公司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2016年公司被納入國資委掛牌督導的特困企業,處僵治困工作目標是港船重工完成低效無效資產處置、累計完成富余人員安置1430人以上。2019年公司已資不抵債,面臨破產境地,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
該信稱,截至2020年7月底公司共引進社會成熟人才37人,其中商調大船集團26人,社會招聘11人。這些人中擔任部門正職領導崗位2人,其余擔任部門副職、科級職務以及從事一般管理人員崗位。
2019年實際發放工資17581.5萬元,年人均工資7.43萬元。2020年如實現全年交船節點及計劃,爭取保持全年工資總額不變的情況下,年人均工資將達到8.7萬元,最終實際漲幅取決于今年公司生產節點與計劃完成情況。
截至2021年8月31日,港船重工目前在崗人員1725人,不在崗位人員138人。
據悉,目前港船重工造船業務由大船集團管理,修船業務將分給山海關船舶重工。
據國際船舶網了解,早在去年,大船集團旗下渤船重工已經接手為新港船舶重工整包建造中國礦運325000噸礦砂船4號船。今年9月29日,港船重工舉行為中國礦運建造的32.5萬噸礦砂船“南沙榮光”號交船儀式,標志著該廠承建的32.5萬噸系列礦砂船項目收官。
此外,港船重工目前有一艘為瑞典 Wallenius 公司建造的8000車PCTC船未交付,該船已于9月28日完成試航,計劃在本月內交付,這應該也是港船重工交付的最后一艘船。
另據克拉克森數據,港船重工現有手持訂單中還有1艘為中遠海運集團建造的21萬載重噸散貨船(船體編號NB009-7),這是中遠海運散運于2019年4月與新港船舶簽署的中鋁幾內亞鋁土礦運輸項目3艘21萬噸散貨船中的最后一艘,交付時間定于2021年12月。另外,港船重工在今年8月承接了國內船東2艘85000載重噸散貨船訂單,新船計劃于2023年交付。按照目前的方案,估計這批船或將轉交給大船集團關聯船廠建造。
據消息人士透露,港船重工由于負債過多,下一步計劃通過減債后更名再歸大船集團管理,新公司所需員工可能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據悉,按照集團部署,大船集團已經在天津設立子公司,斥巨資收購港船資產,目的是盤活港船資產,新港船“輕裝上陣”將在濱海新區重新啟航。
附: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
各位員工:
大家好!隨著“一企一策”工作的深入推進,結合大家最關心和關注的問題,今天,我們以一封信的方式與大家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
港船始建于1940年,在1982年劃入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八十年歷經風風雨雨,創造過令人矚目的成績。1983年被國家經委評為“全國十大優秀管理企業”,在當時掀起了一股全國企業學港船的熱潮。2006年開始批量建造我國首制、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第三代全電力推進系統的火車渡船,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2010年搬遷到濱海新區,先后建造交付了大型散貨船、汽車滾裝船、醫院船等產品。港船每一步發展壯大都凝聚了全體員工的汗水、淚水、努力和奉獻,在此,我們向每一名港船人深表感謝!
回顧歷史,港船的發展并非總是一帆風順,而是歷經坎坷和波折,2001年公司政策性破產重組,2010~2017年邊建設邊生產、新老廠區雙線并行。期間公司多次遭遇危機,我們也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但受多重因素影響公司仍深陷困境:主要是存量債務規模巨大近130億元,運行成本居高不下年均近10億元,主業連續虧損年均8億元。我們每個人都期望有穩定而增長的工資收入,有良好的職業發展通道,但前提是我們擁有一個健康盈利的企業。目前公司已失去造血機能,深陷困境,無力扭轉,上級已決定公司2021年10月底前停工停產,2023年底前關閉注銷。我們懇請大家理解公司關停是必然的。
接下來我們向大家說明新公司的發展思路。大船一年前臨危受命接管港船,齊心協力使公司在建產品陸續交付。按照上級部署,大船集團已經在天津設立子公司,斥巨資收購港船資產,目的是盤活港船資產,使有著港船血脈的新公司在濱海新區重新啟航,我們相信這是全體員工所期望看到的。同時請大家理解,新公司與港船是兩個獨立的法人單位,新公司不會沿用港船的機構設置、人員規模、管理體系,新公司需要轉型升級,機構精簡、人員精干、管理高效,專注于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建造,新公司必須輕裝上陣,才能步入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如果還延續過去的模式和規模負重前行,依然沒有出路。
關于大家最為關心的員工安置問題,由于港船計劃2021年10月停工停產,2023年關閉注銷,如果繼續將勞動關系保留在港船,2023年勞動關系將會依法終止。因此本次分流安置面向全體員工,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實施全員支付經濟補償金。同時新公司會招聘安置部分員工,我們也會積極協調新公司協議的外協外包單位提供一定數量的工作崗位。希望大家著眼于實際,理解和支持安置工作。在此,也請廣大員工相信,安置工作將在“陽光”下進行,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尋求一切有利于員工的政策,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確保員工的利益最大化。
最后我們再次懇請大家理解關停港船是極為艱難的決定,同時也是不可逆轉的決定。安置方案是經過認真研究,多方溝通,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提供給大家最大限度的支持。請相信我們為廣大員工爭取最大利益的誠意和真心,相信我們為廣大員工謀生存謀發展的決心和努力。請大家務必著眼實際,慎重做出決定!
此致敬禮
港船重工一企一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1年9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