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家船廠“重生”!大船集團天津基地正式啟動
在盤活破產的港船重工資產后,大船集團天津新基地——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揭牌,“新港船”誕生!
11月25日,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揭牌暨首制船開工儀式在天津臨港經濟區舉行。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副主任徐占偉,大船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志忠共同為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揭牌,中國船級社(CCS)天津分社總經理徐捷應邀出席了儀式。
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是大船集團“一總部,四基地”戰略規劃中的重要成員,將專注于大型船舶的建造,按照大船集團“十四五”規劃,中船天津公司將以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的三大主流船型為產品發展方向,建設成為成本管控能力強、管理模式先進、具備盈利能力的優秀船舶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由大船集團出資成立,為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100%控股公司,于2021年01月12日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50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王景東。
據了解,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景東系原大船集團船塢總裝二部黨委書記兼部長。
9月29日上午,天津新港船舶重工舉行為中國礦運有限公司建造的第4艘也是最后一艘32.5萬噸礦砂船“南沙榮光”(NANSHA GLORY)交船儀式。作為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的王景東也參加了交船儀式。
揭牌儀式當天,新公司首個建造項目同步開工。該項目是為泰州嘉航海運有限公司建造的85000噸散貨船項目,入中國船級社單一船級。
130億元債務!“老港船”資不抵債大船接管
10月8日,節后上班的第一天,天津新港船舶重工員工收到了船廠“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稱“主要是存量債務規模巨大近130億元,運行成本居高不下年均近10億元,主業連續虧損年均8億元。目前公司已失去造血機能,深陷困境,無力扭轉,上級已決定公司2021年10月底前停工停產,2023年底前關閉注銷。”“大船一年前臨危受命接管港船,齊心協力使公司在建產品陸續交付。按照上級部署,大船集團已經在天津設立子公司,斥巨資收購港船資產,目的是盤活港船資產,使有著港船血脈的新公司在濱海新區重新啟航,我們相信這是全體員工所期望看到的。同時請大家理解,新公司與港船是兩個獨立的法人單位,新公司不會沿用港船的機構設置、人員規模、管理體系,新公司需要轉型升級,機構精簡、人員精干、管理高效,專注于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建造,新公司必須輕裝上陣,才能步入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如果還延續過去的模式和規模負重前行,依然沒有出路。”
據了解,2001年,天津造船公司破產進行資產人員重組,新港、新河兩廠分別對外掛牌,廠名為“天津新港船廠”。
2007年12月10日,中船重工天津臨港造修船基地奠基。2017年11月,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整體搬遷完畢。搬遷后的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位于臨港經濟區,占地3.6平方公里,碼頭及海岸線長4千米,年造船能力達200萬噸,修船能力達220艘。建有50萬噸級、30萬噸級造船塢,有800噸龍門吊和大型廠房,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國際國內一流的造修船基地。
由于市場低迷和經營管理等多個原因,2016年新港船舶重工被納入國資委掛牌督導的特困企業,處僵治困工作目標是港船重工完成低效無效資產處置、累計完成富余人員安置1430人以上。2019年公司已資不抵債,面臨破產境地。
2020年前,大船集團臨危受命接管港船重工。其中,港船重工造船業務由大船集團管理,修船業務分給山海關船舶重工。
據此前消息,港船重工由于負債過多,按照計劃,下一步計劃通過減債后更名再歸大船集團管理,新公司所需員工可能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據悉,按照集團部署,大船集團已經在天津設立子公司,也就是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該公司斥資收購港船資產,目的是盤活港船資產,新港船“輕裝上陣”將在濱海新區重新啟航。
據克拉克森數據,原港船重工手持訂單中還有1艘為中遠海運集團建造的21萬載重噸散貨船(船體編號NB009-7),這是中遠海運散運于2019年4月與新港船舶簽署的中鋁幾內亞鋁土礦運輸項目3艘21萬噸散貨船中的最后一艘,交付時間定于2021年12月。有消息稱,這艘船已經轉交給青島北船重工建造,船體編號BC210K-10,即今年7月完工交付的“惠正海”輪。
另外,港船重工在今年8月承接了國內船東2艘85000載重噸散貨船訂單,新船計劃于2023年交付。該項目也就是公司揭牌當天首個開工建造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