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航運企業如何優化航線減少燃油消耗
2021-06-03 20:32:35
來源:中國船檢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利用自然,航運企業可以優化航線、減少燃油消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適應國際海事組織(IMO)提出的減排要求,也可借此提高航次盈利能力。
幾位業內專家在5月25日進行了“航線規劃與盈利能力”網絡研討會,討論了如何根據IMO提出的減排戰略來制定“天氣路線”和航次優化解決方案,以幫助船東和承運人減少燃料支出,滿足嚴苛的減排規定。
瓦錫蘭負責船隊優化的航次業務開發負責人Jacob Snoer Iversen強調了有效優化航程的三個關鍵點——規劃、實施和航程后分析,解決方案必須提供更高的透明度和操作方法,需要綜合方法涵蓋各方面。“船隊運營解決方案(FOS)是一項綜合服務,它將電子海圖顯示與信息系統(ECDIS)、電子導航圖(ENC)和數字化相結合,包括天氣路徑調整及優化、船-岸報告和船隊性能岸上跟蹤。FOS將這些點連接起來,以確保航行安全,并為船舶選擇航線。航次規劃根據最新海圖自動完成,航線優化則基于天氣信息和船舶規格。減排路上,透明和協作應是可持續發展的重點。”
Jacob Snoer Iversen還提到,為避免危險,陸上人員可以監控航程,甚至可以實時反映艦橋所觀察的情況,這會大大提高可預見性。“航次優化需要匯集有關船舶的各種信息,比如操作,沿途天氣和利益相關者的要求。”Jacob Snoer Iversen進一步解釋了不同來源和利益相關者之間連接數據和共享信息的重要性,“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調度和運行計劃是通過靜態距離表和燃油消耗曲線來完成的,但在一個復雜的多領域環境下,燃料消耗及與其相關的排放涉及海洋天氣、商業和技術等方面,因此,利益相關者存在利益沖突,而化解這種沖突就需要多方協作。將商業和限制及船舶特性結合起來的復雜性超出了人工能力,航次優化或需采用先進的算法和水動力計算,并采用海軍船舶結構模型。”
全球著名船舶設計軟件公司Napa Oy設計的航程優化軟件提供了天氣路線與成本/收入優化使用目標速度,螺旋槳轉速,發動機負荷或預計到達時間,比較了最短路線、天氣路線、過往航行路線和承運人自定義的備選路線,基于ECDIS的電子控制系統導入或導出,然后由適應行動計劃專有的模型提供支持(風、波浪、涌浪、海流、水深和附加安全限制都被考慮在內),以準確估計船舶速度和油耗,達到盈利預期和減排需求。
知名的廢渣可再生柴油生產商Neste公司則為油船運營商提供了航程優化和天氣路線的視角。Neste公司船舶性能經理Risto Kariranta表示:“安全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之后才是高效和可預測性。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根據天氣設定路線有助于減少延誤風險。對于適應減排和提高盈利而言,避免惡劣天氣是最經濟可行的方式之一。”
航運業對“天氣路線”的看法正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被視為“租船人和托運人更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因為它可以視情況而被調整。“隨著IMO減排戰略的推進,未來對船舶優化服務的需求將增加。”Risto Kariranta說。
在討論過程中,有專家舉例說明了一艘從加拿大開往新加坡的船實際運行里程比設計航線多了206海里,但燃料卻減少了3%-4%,只因參照天氣航行,以便在低壓系統周圍繞著更有利的風和水流,獲得很多好處。
“我們的行業需要采取一切措施來減少燃料消耗和排放,但也許不需要對船舶進行大規模投資,調整運營也是其中的一個方式。”Risto Kariranta說。與會者也普遍認為,IMO應考慮在其碳排放強度指數(CII)中考慮天氣路線,對此,82%的受訪者投了贊成票,即IMO應該對部署天氣路線以優化航程的船舶給予更好的評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