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海事法院分享近五年來船舶糾紛案件過程中成功經驗做法
2021-10-21 10:03:21
來源: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10月18日,武漢海事法院發布《2020年武漢海事法院審判工作暨2016-2020年度船舶碰撞、觸碰損害責任糾紛案件審判白皮書》,充分總結了近五年來船舶碰撞、觸碰損害責任糾紛案件的特點。該院辦案法官從辦案中總結了四大經驗。
10月19日,記者就該院成功的經驗做法進行了采訪。
據該院研究室主任潘紹龍介紹,一直以來,該院堅持以創造性司法理念推進海事審判公正、高效運行,不斷提升海事審判司法服務能力。特別是隨著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及其解釋的施行,在掛靠公司承擔掛靠船舶責任后,海事法院對掛靠船舶采取扣押、拍賣等執行措施時,個體船東都會以其系船舶實際所有人為由,向法院申請執行異議或提起執行異議之訴,此時只能中止執行,先執行掛靠公司財產,再由掛靠公司向實際所有人追償。而掛靠公司名下往往并無自有船舶,或者僅僅有1-2艘設置了抵押權的自有船舶,根本無法保障案件的順利執行,給本來就執行難的法院帶來了很多不穩定因素,也對海事審判提出了新考驗。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該院經過反復論證,并通過大量案件的審結,最終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審判思路。一方面,通過追加實際所有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解決訴訟主體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查明實際所有人的船舶實際經營人、管理人身份,解決掛靠公司與實際所有人的責任承擔問題。同時,該院在區分事故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有效解決內河交通事故調查結論可訴性帶來的審判程序問題,提升案件審判效率。在審判實踐中,區分事故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把內河交通事故調查結論書作為查明案件事實、劃分事故責任的有效證據,而非認定民事賠償責任的依據,創造性地解決了內河交通事故調查結論可訴性帶來的審判程序問題,有效提升了船舶碰撞、觸碰損害責任糾紛案件審判效率。
與此同時,該院堅持以海事審判推動海事行政機關完善行政規章、規范行政行為,不斷優化長江海事審判司法、執法環境。通過對錨泊船舶責任的認定,推動海事行政機關完善行政規章!堕L江江蘇段船舶定線制(2013)》是一部有關長江江蘇段船舶航行的技術規范,亦即所有航行于長江江蘇段船舶的行為準則,其目的在于維護水上交通秩序,改善通航環境,提高交通效率,保障航運安全,法律效力位階上屬于部門規章!堕L江江蘇段船舶定線制規定(2013)》第四章第二十一條規定:大型船舶必須在主管機關公布的錨地或停泊區(見附件9)內停泊。第六章第三十條規定:違反規定隨意停泊導致發生事故的,停泊船應負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通過對強制清污行為法律屬性的認定,推動海事行政機關規范行政行為。清污、打撈等與海損事故相關的救助行為,在各類海損事故中非常普遍。由于清污行為的形式較為復雜,既有民事法律性質的民事行為,也有行政法律性質的行政強制行為,進而導致審判實務中對清污行為的定性一直存在爭議。大多數海事法院將清污行為,包括具有行政強制行為性質的清污行為,均作為民事糾紛予以處理。在審判實踐中,這種處理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平息糾紛,但是,在法律層面卻存在嚴重的瑕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行政執法的混亂。
另悉,該院始終堅持以海事審判指引當事人合法行使訴訟權利,不斷助力社會誠信體系構建。船舶碰撞、觸碰事故發生以后,事故當事人以及時、有效化解糾紛為目的,經海事主管機關主持或者自行協商達成賠償和解協議的情形時有發生,充分體現了私法自治精神,應當予以尊重和保護。但在審判實踐中也經常會遇到,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后,一方不履行約定義務,對方向海事法院提起訴訟的情形。目前,大多數海事法院均將此類案件統一納入侵權之訴范圍,并不認為權利人可以依據和解協議提出合同之訴。從審判思路來說,侵權之訴與合同之訴的歸責原則、舉證責任、訴訟時效、賠償范圍完全不同,法院開庭審查的焦點內容也不同。如果將侵權之訴與合同之訴不進行區分,甚至在侵權之訴中引用合同中的相關約定,必然陷入法律邏輯上的矛盾。因此,該院認為,應當根據當事人在和解協議中的具體約定以及履行情況,進而判斷權利人是否可以選擇侵權之債或者合同之債提起訴訟,既要體現對私法自治精神的充分尊重,更要體現對違反誠實信用基本原則行為的堅決懲處,助力社會誠信體系構建。
同時,該院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長江流域環境資源審判,不斷促進長江生態文明建設。依托海事審判全面加強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依托海事審判全面打擊破壞長江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保護長江水道水資源安全和航道安全,是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隨著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不斷拓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的頒布實施,加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促進資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態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已成為全民族的共同奮斗目標。我院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找準新時期參與長江大保護的切入點,大力推進環境資源審判,著力打造長江環境資源審判支點,以高質量審判工作促進長江生態文明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