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工時間創紀錄!德國首個LNG接收站正式啟用
12月17日,位于北海港口威廉港(Wilhelmshaven)的德國的首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正式啟用。德國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總理朔爾茨和財政部長林德納在威廉港出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啟用儀式,德國總理朔爾茨主持開幕儀式。
據悉,儀式在“Hoegh Esperanza”號浮式液化天然氣儲存及再氣化裝置(FSRU)上舉行。“Hoegh Esperanza”號由德國政府租用,能源公司Uniper代表德國與合作伙伴公司一起經營LNG碼頭。
FSRU主要功能是為LNG的儲存及再氣化,將從其他LNG船舶接收到的LNG加壓氣化后,輸送到管網中提供給用戶。這艘FSRU已經裝滿來自尼日利亞的天然氣,這將能供應每年6%的天然氣用量,可供5萬戶家庭使用一年。負責建造和運營威廉港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能源公司Uniper是今年7月4日宣布獲得動工準證,工程如期完成。接收站定12月22日交付使用。
在短短幾個月內,德國建造了一條26公里長的連接管道和一個新碼頭。明年年底前,德國還將在布魯斯比特爾(Brunsbüttel)、斯塔德(Stade)和盧布明(Lubmin)建造四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從明年開始,這些接收站年可以輸送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占德國天然氣總需求的三分之一。
德國此前沒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55%的天然氣供應依賴俄羅斯輸送。但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后,對德國的天然氣供應受限,柏林政府被迫依賴比利時、法國和荷蘭港口加工的液化天然氣,支付高昂的運輸成本。德國因此急于投資建設自己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并斥資數十億歐元租用FSRU。
然而,德國尚未簽署從明年1月開始為接收站供應天然氣的主要長期合同。波茨坦大學的研究員利利斯坦告訴法新社記者:“進口能力已具備,但我擔心的是交付。”
目前德國已經與卡塔爾簽訂了液化天然氣供應威廉港碼頭的合同,但交貨時間要到2026年才開始。多數的供應商希望簽訂長期合同,但德國政府則不希望被合同束縛,因為德國政府的目標是在2045年之前擺脫化石燃料、實現氣候中性。
威廉港的LNG碼頭建設受到許多環境和氣候保護活動家的批評,不過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則保證,一切都將以達到氣候目標的方式來建設。他表示:如果沒有這些終端,德國很有可能面臨天然氣短缺的局面,“我們在最大的壓力下采取行動,以確保德國的供應安全”。
供應商希望與德國政府簽署長期合同,但德方并不熱衷于受多年期天然氣交易合同的牽制,因為它的目標是到2045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市場數據分析公司ICIS的能源專家施羅德指出,隨著中國放松防疫管控,能源需求可能升高。他說:“近幾個月來,歐洲能有如此多的液化天然氣供應,那是因為中國的需求很低。”
卡塔爾稱,中國最近同它簽署了一項為期27年的天然氣采購協議,這是歷來期限最長的此類協議。
與去年相比,德國天然氣使用量目前下降了13%,但政府希望這一數字能接近20%。
據國際能源署(IEA)的報告,到2023年,歐洲的供需缺口可能達到270億立方米,相當于歐盟年消費量的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