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艘船14家船廠!日本力挺船舶行業力拼中韓
4艘分別由4個船廠和船東組合合作研發的節能環保船獲得日本政府“特定船舶引進計劃”批準,同時,常石造船也正式成為日本扶持造船業“白名單”制度的第14家船廠。日本政府全力推動對環保船舶和造船業的支持。
3艘遠洋船和1艘內航船,首批4組“特定船舶引進計劃”獲批
3月23日,日本國土交通省宣布,批準4組“特定船舶引進計劃”,包括遠洋船舶3艘以及內航船舶1艘。得到認可的計劃包括川崎汽船與日本造船聯合(JMU)、商船三井與大島造船、日本郵船與大島造船,昭進汽船與三浦造船。
為了鼓勵航運公司訂購新船,國土交通省建立了“特定船舶”認證體系,即在安全、環保和節省勞動力方面表現出色的高質量船舶。對于與指定造船廠一起制定“特定船舶引進計劃”的公司,在獲得認證之后也可以取得補貼,包括日本政策金融公庫的兩階段貸款,以及對遠洋船舶采取的特別措施——將固定資產稅的征稅標準降低到1/36。
其中,川崎汽船與JMU合作的特定船舶是安裝了“海翼”(Seawing)系統的LNG動力大型散貨船,這艘船在2021年下單訂造,計劃在2023年5月開工,在2024年3月交付。該船總噸位110800噸,載重量176790噸,將用于運輸澳大利亞進口的鐵礦石貨物。這一特定船舶引進計劃實施時間為2022年3月至2027年3月下旬。
該船采用LNG動力運營,能夠削減約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時,這艘船將配備“海翼”系統,這是法國Airseas公司利用其母公司空中客車(Airbus)的航空專業知識打造出的一種風箏系統,已經獲得了法國船級社和日本船級社的原則性批準(BV)。另外也將配備川崎汽船的最佳航線選定系統(K-IMS NAVI),最大限度地減少航行時的燃料消耗。
商船三井與大島造船合作的特定船舶是安裝了硬翼帆式風力推進裝置的大型散貨船,在今年5月開工,計劃在今年10月竣工交付。該船總噸位57500噸,載重量88606噸,用于在日本和澳大利亞之間的航線航行。這一特定船舶引進計劃實施時間為2022年3月至2022年9月下旬。
該船安裝的硬翼帆式風力推進裝置“Wind Challenger”由商船三井和大島造船合作研發,該裝置能夠根據風的強度在4個階段中進行自動伸縮,并可以自動旋轉以調整到可以充分利用風力的方向。每個硬翼帆裝置能夠比同型船減少大約5-8%的溫室氣體排放。
日本郵船與大島造船合作的特定船舶是一艘LNG動力散貨船,在今年8月開工,計劃在明年3月交付運營。該船總噸位55100噸,載重量85200噸,用于為日本進口原材料。由于使用了LNG動力,預計可以削減約40%的二氧化碳排放。這一特定船舶引進計劃實施時間為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
昭進汽船與三浦造船合作的特定船舶是此次唯一獲得批準的內航船舶,這艘水泥運輸船“琉仁丸”號通過改良船尾形狀和采用高效發動機螺旋槳,提高了節能性能。該船總噸位1599噸,載重量3000噸,計劃在今年5月開工,明年3月竣工。特定船舶引進計劃實施時間為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
常石造船獲批,日本造船業“白名單”增至14家
同一天,日本國土交通省批準常石造船的“業務基礎強化計劃”。這一強化計劃涵蓋了低碳、脫碳燃料和電池動力等船舶的開發建造,以及與神田造船所合作加強修船業務等。業務基礎強化計劃實施時間為2022年4月至2024年12月。
其中,常石造船將開發LNG、甲醇、氨氣、氫氣等新一代燃料動力船,以及電池混合動力船舶;開發建造大幅領先國際規定的節能環保船,為船舶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另外,常石造船將收購繼承神田造船所修船業務的新公司神田船塢,通過兩家修船船塢的相互融通、人員交流等發揮協同作用,強化修船服務。最后,在推進數字化轉型(DX)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新造船和修船兩方面的生產效率和客戶服務。
據了解,神田造船所在去年5月決定退出造船市場,成立新公司專注于修船業務。同年11月,常石造船與神田造船所達成協議,由常石造船收購神田造船所經營的修船業務。預計神田造船所將在今年4月1日成立新的修船公司神田船塢,并在同日將新公司的全部股份轉交給常石造船。
加上最新的常石造船,至此已經有累計14家造船集團被列入“業務基礎強化計劃”的白名單。按照規定,獲批的船廠可以獲得政府系金融機構的長期低息貸款,并對設備投資適用稅收優惠政策。與此同時,對于在獲得政府認可的造船廠訂造新船的航運公司,也將提供船舶固定資產稅減免等支持措施。
2021年5月,日本政府對《海上運送法》、《造船法》、《船員法》、《船員就業保障法》、《內航海運業法》、《船舶安全法》等6部法律進行了部分修訂,組成《海事產業強化法》一攬子方案并頒布實施。
作為造船業支持措施的一部分,《造船法》將鼓勵船廠進行業務重組并提高生產力。造船廠制定包括與其他企業合作在內的“業務基礎強化計劃”經由日本國土交通省認可之后,可以獲得政府系金融機構的低息貸款,并對設備投資適用稅收優惠政策。
2021年9月,日本國土交通省批準了大島造船、川崎重工、日本造船聯合(JMU)和三浦造船四家船廠的“業務基礎強化計劃”,這是首批獲得批準的船廠。同年12月,今治造船集團、新來島造船集團、內海造船、旭洋造船、三菱造船、福岡造船集團和名村造船集團成為第二批獲批的7家船廠。今年1月,佐佐木造船和本瓦造船成為第三批獲批的船廠。
近年來,日本造船業相比中韓處于劣勢,接單量持續低迷,再加上疫情原因無法在海外開展新造船洽談,日本船企更加面臨“訂單枯竭”困境。近期,日本大型集裝箱船和液化天然氣船的訂單需求量大幅增加且交貨時間緊,此外,環保船舶和自動化船舶的研發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研發經費和專業研發工程師。
日本海事局強調,為了發展日本的海事產業,造船和航運業之間的合作市必不可少的,希望能夠利用新的支持制度來強化其國際競爭力,更好地與中韓企業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