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收不增利!韓國三大船企二季度業績“全軍覆沒”
大宇造船二季度虧損7600萬美元,韓國三大船企二季度業績“全軍覆沒”。盡管去年以來接單量大增,但韓國三大船企至今沒有一家扭虧為盈,依然未能擺脫赤字的泥潭。
8月16日,大宇造船發布公告,該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841億韓元(約合9億美元),營業虧損為995億韓元(約合7600萬美元),當期凈虧損為1761億韓元(約合1.34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大宇造船實現營業收入24295億韓元(約合18.52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2%;營業虧損為5696億韓元(約合4.34億美元),同比減少了約6500億韓元(約合4.95億美元),業績正在逐漸改善。
今年第一季度大宇造船實現營業收入12455億韓元(約合9.75億美元),同比增長13%;營業虧損4701億韓元(約合3.6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2129億韓元的營業虧損相比,虧損額翻了一番還多;當期凈虧損為4918億韓元(約合3.85億美元),同比去年的凈虧損2347億韓元也翻了一番還多。
大宇造船表示,公司今年上半年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正在建造中的產品的固定費用負擔增加,以及包括鋼材在內的原材料價格的急劇上漲,公司計提了約3500億韓元(約合2.67億美元)的工程損失準備金。
大宇造船稱,雖然與第一季度相比,公司第二季度的虧損額已經有了大幅減少,但由于俄烏沖突導致西方制裁俄羅斯帶來的訂單取消、轉包工會長達51天的罷工并占據船塢導致的公司銷售額減少8165億韓元(約合6.2億美元)等因素,虧損仍在持續。
大宇造船相關人士表示:“為應對于今后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公司設定了準備金。今后公司將通過擴大高附加值船舶的接單、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等措施,為改善收益性竭盡全力。”
截至目前,大宇造船今年以來承接的新船訂單金額已達66.7億美元,已經完成全年接單目標89億美元的75%;以7月底為基準,大宇造船手持新船訂單金額為291億美元,這是通?梢詽M足造船廠正常運營3年的作業量。特別是109艘手持訂單中有46艘是LNG船,占比超過42%。因此,業界對大宇造船今后收益性的改善也充滿期待。
此前,現代重工集團造船業務控股公司韓國造船海洋在7月29日發布今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該公司第二季度實現合并營業收入41886億韓元(約合32.34億美元),同比增長10.3%;合并基準營業虧損2651億韓元(約合2.05億美元),出現持續虧損。今年第一季度,韓國造船海洋實現合并營業收入39077億韓元(約合30.86億美元),同比增長6.1%;合并基準營業虧損3964億韓元(約合3.13億美元),同比轉為赤字。因此,韓國造船海洋在今年上半年出現的營業虧損已超過5億美元。
三星重工也在同一天發布今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該公司第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262億韓元(約合11億美元),同比下降16.9%,環比下降3.9%;營業虧損2558億韓元(約合1.97億美元),同比去年第一季度4379億韓元(約合3.46億美元)的營業虧損,減虧幅度達41.6%,但與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損失949億韓元(約合7500萬美元)相比,虧損幅度增加了169.5%。今年第一季度,三星重工實現營業收入14838億韓元(約合11.7億美元),同比減少5.8%;營業虧損949億韓元。盡管第一季度繼續虧損,但虧損幅度已大幅減少,與去年第一季度的營業虧損5068億韓元(約合4億美元)相比,減虧81.3%;與去年第四季度的營業虧損2571億韓元(約合2億美元)相比,減虧63.1%。
韓國業界表示,三大船企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主要是受到過去造船業長期不景氣帶來的低價接單的影響。此外,船用厚板等原材料價格的暴漲也對造船企業的收益性產生了負面影響。
今年前7個月,韓國三大船企承接的新船訂單金額累計已達約316億美元,是年度總訂單目標(351.4億美元)的90%。這也意味著三大船企基本已經確保了兩年半至3年的工作量。
不過,這些訂單要反映在業績上,仍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是因為船舶從簽訂合同到設計、建造、交付約需要2年時間,在此期間,造船企業根據船舶的建造進度獲得船東的分期付款,整艘船的收益將在最終交付后計算。韓國業界人士表示,三大船企2020年下半年承接的訂單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正式反映在業績上。
韓國業界還指出,韓國產業銀行(KDB)和韓國進出口銀行(KEXIM) 等國家政策性銀行應該增加船廠的預付款保函(RG)授信額度,推進特別對策以防止“出血式”的低價競爭再次發生。
據悉,韓國產業銀行從前任會長李東杰開始就討論了針對收益性在一定水平以下的新船訂單將中斷RG發放的方案,但具體方案目前尚未確定。(王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