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三連發!中國船舶集團郵輪產業迎來新里程碑
中國郵輪業迎來新里程碑。
11月25日,以“潮起三江、聚力三游”為主題的“2021吳淞口論壇”在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T1航站樓戶外空間舉行。論壇上,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推出8萬噸級自主研發郵輪新船型,并發布了中國郵輪自主運營服務品牌“愛達郵輪”,同時還與相關金融機構簽署首份郵輪產業百億融資合作備忘錄。
自主研發設計8萬總噸級郵輪
8萬總噸級郵輪效果圖
據悉,此次發布的8萬總噸級郵輪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設計,并獲得中國船級社(CCS)授予的原則性認可(AiP)證書。這是繼2021年12月,中船郵輪自主研發設計的15萬總噸級大型郵輪獲得意大利船級社(RINA)授予的AiP后,中國船舶集團郵輪總體設計關鍵技術攻關取得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成果,將使我國船舶工業進一步掌握國產大型郵輪工程研制的主動權,對推進中國郵輪自主可控研發和郵輪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算上目前正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13.5萬總噸級首艘國產大型郵輪以及14.2萬總噸級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該8萬噸級新郵輪成為第三艘國產大郵輪。中國船舶工業已逐步形成較為完整的郵輪產品譜系。
據了解,今年 1月,中船郵輪與中國船級社簽署了《8萬總噸級康養郵輪船型聯合開發及認可框架協議》,研發設計一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康養郵輪。中船郵輪承擔研發設計康養郵輪船型和規劃開發康養產品的責任。面對中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現狀,中船郵輪將努力把郵輪打造成為行動無障礙化、服務人性化、設備適老化、產品多元化的移動式康養基地,結合郵輪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形成“康養+郵輪+旅游”的新興模式,滿足老齡人群的康養需求,支撐我國郵輪產業生態體系建設。
此次發布的8萬總噸級郵輪定位為高端型郵輪,該型船總長293.5米,型寬34米,通過優化上層建筑風場和水動力性能,加裝節能裝置等措施,進一步降低了船舶阻力,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滿足第三階段要求。此外,該型船航速、載重量等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同類主流船型的先進水平。
據悉,該型船陽臺房間比例超過69%,并通過大幅提升乘客空間比、乘客船員比、乘客人均公共區域面積,顯著提升了舒適度。同時,考慮到郵輪公區人流密度大、空氣傳播風險高的現實情況,該型船在艙室規劃和空調系統設計方面,嚴格執行CCS《船舶防疫安全指南》最高防疫安全符號EPC 3要求,并編制形成相應層級的技術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該型郵輪還順應郵輪乘客老齡化的新趨勢,在艙室內裝、功能區規劃、系統設計等方面體現了康養適老性設計理念,并配合特色航線和產品設計,整體規劃了“郵輪+養老”的定制化康養休閑產品模式和產業布局。
自主運營服務品牌“愛達郵輪”
論壇上,中船郵輪旗下全能力郵輪運營公司——中船嘉年華正式發布了為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打造的自主運營服務品牌“愛達郵輪”(Adora Cruises),這是中國船舶集團首個面向社會發展需要、提升高品質旅游新業態的產業品牌,該品牌的發布標志著中國大型郵輪自主品牌建設進入新階段。
“愛達郵輪”標識形似郵輪船艏、船隊及海浪,聚集滿滿海洋風情;整體構型似字母“A”,這不僅代表英文“Adora”的首字母以及“愛達郵輪”中文名首字拼音的韻母,而且也蘊含了拉丁語字母中“愛”(Amor)的意義。這一設計既寓意“頂尖”,也代表著“愛達郵輪”精益求精、追求頂尖,力爭成為“大國重器”品牌新代表的品牌精神。
作為傳播中國文化與國家形象的使者,首艘國產大型郵輪運營品牌“愛達郵輪”主張“愛游無界”的宣傳理念,讓中國郵輪“滿載對世界的愛和向往啟航,讓愛隨行,讓想象無界”。
“愛達郵輪”作為首艘國產大型郵輪的運營品牌,自建設之初便秉承著“造中國郵輪,講中國故事”的初心,以打造文化創新為核心的郵輪文旅新體驗,以文化向心力的本質驅動突破地域、行業、語言的邊界,向世界傳播糅合了傳統與現代、經典與前衛、博愛與謙和、科技進步與文化自信的國家形象。
結合“一帶一路”建設,“愛達郵輪”擬推出“海上絲綢之路”精品長航線,以國產大型郵輪為載體,展現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增進中外交流,打造國家形象傳播新名片,更好地凝聚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新愛達郵輪品牌不僅是展現國家制造業與服務業實力、傳播國家友好形象、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自主運營品牌,還是體現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營能力,帶動本土船舶配套產業升級、推動本土郵輪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郵輪品牌。
打造優質頂尖的國產郵輪自主品牌一直是推動中國船舶集團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的必然要求。中國船舶集團“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出:“在船海服務業,要‘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品牌產品和品牌企業’,要‘積極拓展郵輪服務,打造中國郵輪旗艦品牌’”。
據悉,約13.5萬噸,可容納5000多人的“愛達郵輪”首船正在外高橋造船進行內部設備安裝調整和內裝施工,沉浸式互動演藝、數字多媒體空間等新體驗和新場景都將在這艘“巨無霸”上呈現。
未來,國產大型郵輪的交付運營意味著我國造船業三顆“明珠”齊備。中國船舶集團積極履行國家使命,以郵輪工程為載體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愛達品牌的發布將豐富中國船舶品牌矩陣,助推國產大型郵輪成為“大國重器”系列裝備的閃亮新星。
簽署國內首筆郵輪融資100億元
論壇上,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中船嘉年華郵輪有限公司還與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等十余家銀行簽署《“凝心聚力,百億銀團”支持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擬籌組國內首筆郵輪融資長期銀團貸款,貸款總額約100億元,用于2艘國產大型郵輪項目建設以及中國本土郵輪船隊發展。
此次銀團支持將誕生國內首筆大型郵輪船舶融資,歷史性地填補國內金融業在郵輪領域的空白,繼而成為中國郵輪業產融結合、銀企合作的開創性范例,充分彰顯了本土金融機構對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和支持態度。
大力推動中資郵輪品牌建設,加速郵輪產業鏈的延伸及正向循環,帶動相關裝備制造、港務、船供、專業服務、人力資源等配套產業發展,形成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就業密集、產品密集的龐大郵輪產業集群,離不開金融資源的鼎力支持。
自2020年初以來,全球郵輪產業遭遇新冠疫情打擊,陷入百年不遇的全行業停擺,初生的本土郵輪業發展面臨重大困局。中船財務及十余家銀行機構,在危難之際,秉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宗旨,急人所急、雪中送炭,幫扶中資郵輪企業妥善應對新冠疫情沖擊,促進我國郵輪產業危中尋機、實現可持續發展。
今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5部委發布了《關于加快郵輪游艇裝備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郵輪游艇發展的精準支持,號召財政金融機構幫助本土郵輪產業盡快擺脫困局、重新激活動能。
該備忘錄的簽署,為拉動中國郵輪訂單持續增長,形成上下游產業鏈良性循環,實現本土郵輪生態體系建設,同時,對幫助中資郵輪企業妥善應對新冠疫情沖擊,促進我國郵輪產業攻堅克難、危中尋機,推動中國郵輪產業高質量發展產生將積極影響。
中國首個國際郵輪旅游度假區將崛起
作為中國首個聚焦“三游”產業發展的論壇,吳淞口論壇將和亞太郵輪大會共同成為寶山推動中國“三游”產業發展的高端合作交流平臺。吳淞口論壇將重點聚焦“三游”產業發展,為水上旅游領域搭建信息溝通、經驗借鑒、資源整合、共謀發展的平臺,推動水上旅游行業的國內大循環。亞太郵輪大會將重點聚焦“郵輪產業發展”,圍繞參與國際郵輪生態圈、推動本土郵輪自主建造和運營、拓展郵輪全產業鏈等方面搭建溝通交流平臺,促進郵輪領域國內國際雙循環,成為亞太郵輪領域發展的重要風向標。
此次論壇發布《中國郵輪游船游艇行業發展報告(2021—2022)》報告,截至2022年11月,全球共有85個郵輪品牌的375艘郵輪恢復運營,復航郵輪占比達86%,為全球市場共計投入了61萬個床位,整體運力恢復94%。報告預計,到2035年中國郵輪市場將達到每年1400萬人次的規模,成為全球第一大郵輪市場。業界認為,隨著國產大型郵輪的交付和啟用,這一時刻或將更早到來。
疫情前,我國郵輪旅游規模曾一度達到489萬人次。已具備四船同時?康纳虾卿量趪H郵輪港曾是亞太地區最為繁忙的國際郵輪母港。過去三年,她也在積極磨練內功,迎接港口重開,游客再來。
而以國際郵輪港為核心,聚焦“三江匯流、三游假日”主題的上海國際郵輪旅游度假區建設也并未停下腳步。
6公里的長江生態岸線貫通,各類場館、公園、酒店星羅棋布;2000余畝景觀綠化、50萬平方商業載體、3平方公里開發水域勾勒出一幅可漫步、可閱讀、有溫度的詩意畫卷,為上海塑造世界級濱水區域添上了精彩一筆。
未來,上海國際郵輪旅游度假區將打造成近悅遠來的度假新空間、休閑新天地、文旅新坐標、消費新場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