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裝船!中遠海運特運“新耀華”輪一天浮裝18船
10月12日,福建寧德錨地。中遠海運特運8萬噸半潛船“新耀華”輪一天內圓滿完成18艘船舶浮裝作業,安全高效的項目執行贏得客戶、港口各方高度認可。
“新耀華”輪本次裝載的18艘船舶將去往西非幾內亞服務當地礦砂出口。船舶數量眾多、種類復雜,包括:三組共計6艘分兩層疊放的駁船,1艘單層疊放的駁船,2條浮吊,以及9艘形態各異的拖輪。
這些“船”想要順利“登船”,每一艘都需備齊數十份資料,18艘船舶需收集總計11項貨物種類信息,特別是9艘形態各異的拖輪,所需資料信息更多。而這總計達數百份的“上船”資料,都需公司貨運技術團隊一一過目,提取關鍵參數信息用于擬定配載方案,并仔細研判每一艘船舶裝載的可行性。而且,單船一次裝載18艘船舶,考慮到有限的裝卸貨及綁扎作業空間,越靠后裝的船舶必定裝載難度越大,為了給后續“上船”船舶留足操作空間,裝卸順序和步驟都需合理設計,確保萬無一失。這不光對貨運技術工程師是一場“硬實力”大考,對現場指揮作業的港口船長也提出了嚴苛的要求。
為了完成這次高難度的運輸任務,特運船岸團隊殫精竭慮、細致準備:多次組織相關各方會議,討論分析方案細節,對每個環節進行仔細評估,逐一預判風險點并提出應對措施;提前制作了綁扎件擺放示意圖發船,用于指導船員做好綁扎件擺放工作,不僅節約綁扎時間,也避免了出現貨物與綁扎件觸碰的風險。
本次浮裝作業的福建寧德錨地鮮有半潛船作業先例,也從未有過貨物外伸記錄,而此次“新耀華”輪裝載駁船一舷最大外伸達27.5米。經過特運貨運技術團隊有理有據的裝載可行性分析和反復耐心溝通,港口各相關方最終接受了貨物橫向裝載方案,同意“新耀華”輪在寧德錨地執行橫向浮裝作業。
寧德錨地較為狹小,550米半徑水域回旋區域不足;水流急,深淺不一,落潮最大5.7節,漲潮最大3.1節;大船經過該錨地時必須讓出航道……針對作業前現場調研中發現的一系列問題,現場指揮作業的港口船長提前規劃了錨位及出鏈長度、計劃好裝貨作業時間,并與海事局、港口方進行討論和報備;此外還安排一艘大馬力拖輪為“新耀華”輪“控尾”,協助船舶調頭時只往深水區一側旋轉,避免作業過程中船舶擱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本次作業最終安全順利完成,也為寧德港寫下了新的作業紀錄。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18艘船舶由ITG-STS委托運輸,ITG-STS是廈門國貿與新加坡STS合資成立的海上過駁轉運物流企業,本次作業是中遠海運特運與ITG-STS首次合作。
未來,ITG-STS希望借助特運的優勢運力與專業實力,將中國先進制造設備及專業海上過駁轉運服務推廣到澳洲、非洲以及拉美等受限于地理條件、難以享受船舶大型化紅利的地區,提供個性化裝載,更好地服務客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