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小時浮卸18船!“新耀華”輪完成任務奔赴新征程
12月2日,西非幾內亞博法錨地開敞水域。4小時,搭乘中遠海運特運“新耀華”輪漂洋過海而來的18艘船舶全部安然駛離這艘8萬噸半潛船的主甲板,奔赴新征程。
“新耀華”輪第9航次于10月12日在福建寧德錨地裝載包括駁船、浮吊、拖輪在內的18艘船舶,10月17日開航,經過42天航行,于11月29日順利抵達西非卸貨錨地。
為了抵港后盡快卸貨,船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征得租家和MWS同意,在抵港前2天就開始逐步給貨物解綁。由于本次組團出海的“客人”多達18艘,且范圍覆蓋整個甲板,給解綁作業帶來不小的困難——需解綁的綁扎件多達156件,解綁作業需要在5個不同區域進行,各作業區域又被船組阻隔開,因此船員們每天都要“翻山越嶺”去作業。與此同時,解綁所需的設備、工具只能人工搬運,綁扎件也只能靠人力搬運和移動。面對挑戰,“新耀華”輪全體船員迎難而上,經過3天艱苦奮戰,順利完成了所有船組的解綁工作。
本次卸貨錨地為開敞錨地,看似平靜的海面實則暗流涌動,給浮卸作業帶來不小挑戰。船舶抵港后,船長立即組織實地觀察并與當地協助卸貨的相關方溝通了解錨地水文、氣象情況,并在公司岸基技術團隊指導下,制定了卸貨方案:在有至少2艘外部拖輪協助的情況下,直接艏傾先卸下舯部的4艘拖輪,然后依次卸浮吊船、駁船組及艉部的4艘拖輪。
按照卸貨方案,參與卸貨人員包括貨主、拖輪和港口船長等相關方共計100余人。為確保作業過程中各方溝通順暢、默契配合,卸貨前船長專程召集貨主方業務骨干、拖輪方、港口船長和船舶領導召開了卸貨溝通協調會。確定卸貨方案后,船上又召開了船員大會進行卸貨動員并明確分工,為順利卸貨奠定了堅實基礎。
根據氣象顯示,12月2日上午的潮汐低潮時0526,高潮時1113,根據現場實際觀察,流比潮水滯后約30-40分鐘,2日上午的潮水比較利于卸貨,船舶便選定在這一時段進行卸貨作業。
卸貨當天0530時,“新耀華”輪準備壓水,船長在駕駛臺坐鎮指揮,全體船員各司其職,各就各位。0740時,船舶下潛到卸貨水尺。0800時,船舶順利卸下中間的4艘拖輪。0950時,全部貨物卸完。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耀華”輪本次浮卸作業僅用時4個小時,且卸貨過程行云流水、非常順利,得到貨主和相關各方的高度贊賞。
值得一提的是,“新耀華”輪本航次浮卸的18艘船舶由ITG-STS委托運輸,ITG-STS是廈門國貿與新加坡STS合資成立的海上過駁轉運物流企業,本次作業是中遠海運特運與ITG-STS首次合作。
未來,ITG-STS希望借助特運的優勢運力與專業實力,將STS訂制的30套中國先進制造設備及專業海上過駁轉運服務推廣到澳洲、非洲以及拉美等受限于地理條件、難以享受船舶大型化紅利的地區,提供個性化裝載,更好地服務客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