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貨僅需2天?韓國加快推進船舶備件3D打印技術開發
在入選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公開募集的“自主制造航運船舶維護零部件的3D打印融合實證技術”課題后,蔚山市將正式推進應對船舶耗材(MRO) 的3D打印系統開發及實證事業。
MRO(Maintenance, Repair &Operations)物料指維修、維護和運營所需的物品,包括備件、工具、化學品、配件以及其他耗材、消耗品等。
該技術開發成功并實現商業化后,如果船舶的MRO材料達到量產,只需要2天即可實現供貨,即普通產品的供貨時間將從目前最長的13天縮短11天,訂制產品的供貨時間將從目前最廠的233天縮短231天。如此有望確保韓國造船海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新市場主導權。
9月1日,蔚山市與蔚山信息產業振興院(UIPA)、韓國生產技術研究院(KITECH)、韓國造船海洋設備研究院、CSCAM、HD現代重工、HD韓國造船海洋、HMM、韓國船級社(KR)、美國船級社(ABS)等9家造船海運企業及相關機構簽訂業務協議,合力推進該項事業。
蔚山市計劃,從今年開始到2025年12月為止,將投入46億韓元(約合350萬美元),其中包括國家經費30億韓元、蔚山市經費6億韓元、民間資本10億韓元,用以開發海上3D打印核心技術,并建設部分零件庫(Part Library),加快構建陸上-海上MRO連接體系等。
據悉,美國船級社和韓國船級社將負責推進該事業的質量監管和保證等相關業務,為將其推廣普及為國內外具有公信力的3D打印MRO零部件進行合作。
蔚山市分管經濟的副市長Ahn Hyo-dae表示:“通過推進相關事業,期待通過造船產業內的3D打印技術融合,不僅能迅速提高主力產業的現代化水平,還能提高韓國造船、海運、3D打印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成為劃時代的出發點。”
目前,韓國造船界正在與各方合作加快推進3D打印技術的應用。2021年12月,蔚山市發布“2030蔚山3D打印發展藍圖”, 包括構建以3D打印融合技術中心為中心的協作基礎,開發造船、汽車、能源等10項核心技術,開發3D打印特區,建立人力培訓中心等,目標是建成“引領制造業革新的韓國最大3D打印產業中心城市”。
2022年2月,韓國蔚山信息產業振興院、韓國生產技術研究院、韓國3D打印融合技術協會、韓國船級社、HD現代重工、Hankook Steel co.,LTD等11家相關機構和企業簽訂了“造船海洋領域3D打印事業開發業務協議”,優先選定了“3D打印船舶模型”、“船舶配件鑄造件3D打印實際應用”、“船用3D打印機”、“3D打印船舶內裝”等開發項目。
2022年2月,HD現代重工與蔚山信息產業振興院、韓國生產技術研究院、韓國3D打印融合技術協會、韓國船級社等機構簽訂了“造船海洋領域3D打印事業開發業務協議”。 2022年5月,韓華海洋(原大宇造船)通過和美國3D打印服務商英格索爾合作,“打印”了一艘10米級雙殼模型試驗船。
2022年9月,蔚山市宣布,其3D打印知識產業中心的入駐企業Metal3d已利用3D打印技術,首次實現大型船用發動機零部件的量產。而且Metal3d已與現代重工簽訂了每年20億韓元的3D打印零部件供貨合同。這也是全球首次采用金屬3D打印的方式制造并交付船舶發動機零部件,交貨期有望從3個月縮短到1個月。
今年1月,由HD現代重工、3D打印企業SFS、韓國鑄鋼株式會社聯合開發的利用3D打印鑄模制作的船用鑄鋼件獲得了韓國船級社(KR)頒發的工廠認可證書。此次認證是韓國船級社對利用3D打印技術開發的鑄鋼件給予工廠認可的第一個事例,HD現代重工計劃隨后對相關產品進行驗證并批量訂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