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名改運?新加坡海工巨頭合并后首份財報收入大增164%
在年初完成與吉寶岸外與海事(Keppel O&M)的合并后,新加坡海工巨頭海庭(Seatrium,原勝科海事)今年上半年收入大增。
近日,海庭發布了合并更名后的首份業績報告。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收入29億新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1億新元顯著增長164%。海庭將收入的增長歸因于合并、強有力的運營執行、重要生產節點的實現以及新項目的初期收益。
上半年,海庭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2700萬新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900萬新元成功扭虧為盈;未計入合同準備金和合并費用的EBITDA為2.58億新元。然而由于合同準備金和合并費用,集團在2023年上半年凈虧損2.64億新元。
海庭預計,下半年集團運營和財務表現將繼續同步改善。不過,2023財年預計將出現凈虧損。
今年上半年,海庭新接訂單共計43億新元,主要來自可再生能源領域。截止2023年6月底,海庭凈手持訂單總額為197.3億新元,其中40%來自可再生能源和清潔/綠色解決方案,手持訂單交付安排一直延續到2030年。
海庭在今年上半年按時完成了多個關鍵項目交付,例如交付了為美國火奴魯魯航運公司Pasha Hawaii建造的第二艘LNG動力集裝箱船“Janet Marie”號、為Van Oord建造的第三艘挖泥船“Vox Alexia”號、為Norled建造的第三艘零排放電池動力客滾船“Leikanger”號,以及完成了新加坡BW Offshore公司浮式生產儲卸油船(FPSO)“BW Opportunity”號的升級改造。此外,集團繼續執行高價值的維修和升級(RU)項目,上半年船廠完成了144艘船/海工裝置的維修升級,高于2022年上半年的96艘。
海庭表示,集團優先考慮強有力的項目執行、尋求新機遇并將訂單轉化為確定合同。集團在油氣生產設施、浮式LNG解決方案、可再生能源和清潔/綠色解決方案等領域的訂單能見度持續提高。集團致力于擴大手持訂單量,利用豐富的工程知識和先進的解決方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支持行業向可持續運營環境的能源轉型。
目前,海庭已經成功完成合并與更名,以釋放協同效應,為未來創造長期價值。在專門的董事會和轉型團隊的監督下,集團的轉型之路已步入正軌;戰略和資本結構審查計劃于2023年底前完成。
據了解,海庭由新加坡兩大海工巨頭勝科海事和吉寶岸外與海事合并而來。勝科海事和吉寶岸外與海事于去年4月達成合并協議,希望通過合并創造一家全球領先的、專注于海上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海工船舶行業清潔解決方案的公司。這項交易于今年2月正式完成,由勝科海事從吉寶企業收購吉寶岸外與海事的100%股份。
4月,勝科海事宣布更名為海庭。當時勝科海事解釋稱,“Seatrium”是“sea”和“atrium”兩個單詞的組合,它反映了集團業務,及其希望成為為海工、船舶和能源行業提供創新工程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先企業的愿望。
海庭的業務包括4個部門:Rigs & Floaters;維修和升級;海上平臺和船舶建造。公司目前在新加坡、巴西、中國、印度尼西亞、日本、菲律賓、挪威、英國和美國經營船廠和其他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