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家船廠也要關閉?三星重工加速撤離中國
盡管訂單爆滿甚至面臨人力短缺可能造成延期交付的風險,但三星重工加速撤離中國的決心似乎沒有動搖。在寧波三星重工完成關停之后,作為在中國的唯一“獨苗”——榮成三星重工似乎也無法避免關閉清算的命運。
寧波三星重工完成關停出售,榮成三星重工虧損三年或將進行清算
據韓媒報道,隨著寧波三星重工的正式關閉,三星重工在中國的船廠數量已經從原先的三家減少到了一家,而僅剩的榮成三星重工預計也將進行清算。自2020年以來,榮成三星重工已經連續三年虧損。
韓媒稱,由于生產率下降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中國的成本競爭力正在減弱,三星重工因此決定關閉寧波三星重工。今年上半年,三星重工已經完成了寧波三星重工的清算程序,將包括土地在內的資產出售給中國政府。
據國際船舶網了解,三星重工原本在中國擁有三家子公司,三星重工業(寧波)有限公司、三星重工業(榮成)有限公司以及榮成伽耶船業。作為三星重工在海外的重要加工基地,這些企業生產的船體分段都被運往三星重工巨濟造船廠組裝。
其中,寧波三星重工成立于1995年12月,投資2.5億美元,是三星重工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家全資船廠,最多時有員工4500余人,船體分段年產能20萬噸。
但隨著設備的老化導致生產效率低下,2021年,三星重工宣布,作為其改善海外營業場所運營效率戰略的一環,決定從寧波分公司撤資,在中國的分段制造也將統一到設備更加合理、生產效率更高的榮成分公司。
2021年12月,三星重工經營委員會又決定出售榮成伽耶船業100%的股份,榮成伽耶船業成立于2004年,在2008年成為三星重工子公司,主要從事船舶配套裝備艙口蓋生產。自2014年以來,榮成伽耶船業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截至目前,三星重工在中國國內僅剩三星重工業(榮成)有限公司從事船舶分段建造。根據三星重工在2021年決定關閉寧波三星重工時披露的規劃,三星重工將集中培育榮成分公司,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但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這可能是三星重工的緩兵之計。因為寧波三星重工撤資事件的嚴重性超出其預料,可能會對榮成三星重工的中國員工產生影響,會引起員工人心渙散,畢竟榮成三星重工還在正在運營。
消息人士稱,目前榮成三星重工還有四五千人,還沒撤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俄烏沖突導致LNG船訂單大增,已經排產到明年2月了。榮成廠主要是生產LNG船,但是不是整船。該消息人士說,寧波廠已經撤了,前段時間又出售了伽耶船業的股份,目前只剩榮成三星重工這一家船廠了,也是時間問題了。
據了解,榮成三星重工成立于2006年,總投資3.4億美元。2007年增設研發中心,從事自動化、焊接、涂裝、舾裝技術及其他相關領域的研發,2008年增資浮式鉆井平臺生產項目。榮成三星重工是當地規模體量最大、用工數量最多的企業,企業及外協單位滿負荷生產用工達到4400人,船體分段年產能30萬噸。
山東韓企看威海,威海韓企看榮成。榮成是離韓國最近的城市。近年來,由于三星重工LNG船大量承接LNG船訂單,榮成三星重工LNG船段出口也大幅增長。據統計,去年前三季度榮成三星重工出口LNG船舶分段60個,貨值3.79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24%。目前,榮成三星重工的LNG船船段生產計劃已經排到了明年2月,平均15天到30天就要出口一個LNG船段。
撤資決心不改?三星重工為加快造船進度向中國船廠外包分段建造
韓國業界人士此前曾表示,三星重工逐步從中國撤資與韓國政府確保本國造船業就業的政策密切相關。早在2020年6月,韓國造船業重鎮巨濟市市長就公開表示,因造船海工裝備訂單枯竭,從2020年年底至2021年年初,巨濟市因此可能失去工作崗位的合作公司員工最多將達到8000人。這既是失業者個人的問題,也會對地區經濟造成致命打擊。
為應對這一就業危機,巨濟市開始著手構建“相生”管理的“巨濟型雇傭維持模式”。而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現韓華海洋)是這一模式的核心主體。巨濟市提出了“將韓國造船企業在中國的造船子公司的物量轉移到韓國國內并優先分配給巨濟地區企業”的要求。隨后在2021年9月,三星重工正式宣布撤資寧波三星重工。
但事實上,進入2021年之后三星重工接單量大幅增長。在過去兩年全球創紀錄的集裝箱船和LNG船訂單潮助力下,2021年和2022年三星重工總計承接了129艘新船訂單,合同總金額超過216億美元,連續兩年超額完成了年度接單目標。去年11月底,三星重工巨濟造船廠手持訂單時隔14年再次突破了1000萬修正總噸(CGT)。
今年以來,三星重工接單量已經達到了25艘63.27億美元,相當于全年接單目標95億美元的66%,其中包括16艘甲醇動力集裝箱船、6艘LNG船、2艘原油船、1艘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卸裝置(FLNG)。三星重工手持訂單也增加到了336億美元,創下5年來最高。
此外,三星重工今年預計還將承接卡塔爾能源公司(QatarEnergy)“百船計劃”第二批新船訂單,該公司已經為卡塔爾預留了16艘LNG船的建造船位。
在訂單暴增的同時,韓國國內船廠的塢期和人力短缺等問題卻持續困擾著三星重工,這大大增加了船廠延期交付風險,也會導致船廠因無法按期交付面臨巨額賠償。從去年開始,三星重工已經在積極雇用外籍工人以緩解“用工荒”。
除了雇用外籍工人,三星重工也在通過與中國船廠合作以加快造船進度。今年3月,三星重工與舟山中集長宏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和全球最大獨立集裝箱船船東SEASPAN達成三方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中集長宏手持韓國三星重工的三年分段建造訂單,后續還計劃開展整船建造項目。5月,三星重工又與恒力重工簽訂合作協議,委托恒力重工負責生產建造一系列15000TEU集裝箱船的TERA段,鋼材加工量近7萬噸。
三星重工的撤資無疑是眾多韓國企業中的一個縮影。韓媒指出,由于經濟和政治風險加劇,韓國企業正在加速撤離中國。根據市場跟蹤機構CEO Score的數據,包括三星重工在內,過去6年來共有46家母公司位于韓國的中國企業關閉,中國企業的銷售額也在走下坡路,去年113家韓國大型企業在華子公司的總銷售額比2016年下降了13.1%。今年上半年,現代鋼鐵啟動了北京和重慶子公司的出售程序,潛在買家正在進行盡職審查。浦項鋼鐵和東國制鋼等鋼鐵業者也開始從中國撤資。去年浦項鋼鐵將其位于廣東省的子公司50%股權出售予江蘇省江陰市政府,東國制鋼也將內地子公司DKSC的90%股權出售給江陰市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