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海事法院航運鏈全要素智能分析系統正式啟動
1月17日上午,上海海事法院與中遠海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航運數字化共建合作備忘錄》,并啟動自主研發的“航運鏈全要素智能分析系統”。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陳昶和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陳揚帆分別講話。上海海事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汪彤和中遠海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梁巖峰分別致辭。
近年來,航運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對海事司法提出了新的需求。加強與航運一線的先進經驗交流與最新技術共享,有利于主動挖潛,切實提升海事審判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根據《航運數字化共建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海事司法數字化建設、打造智慧海事交流平臺等方面深化合作,發揮各自資源優勢、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共同推進“互聯網+海事審判”司法運作新模式、共同研發航運區塊鏈證據分析功能、共同開展產業數字化科技創新,從而有力推進國際海事司法中心建設。
此次啟動的“航運鏈全要素智能分析系統”是在融合業界先進的航運數字化項目和港口集裝箱數據信息的基礎上,自主創新研發的航運數字化分析系統,旨在為上海海事法院審理海事案件提供船貨港三位一體的航運鏈全要素數據分析,深入挖掘航運數據的潛在價值并深度應用于海事司法工作。
該系統在原有船貨港大數據分析系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升級,現有“港口數據分析”“船舶數據分析”“貨物數據分析”等板塊。
“港口數據分析”板塊展示了全球重要港口分布情況和基礎信息,統計了全球重要港口船舶在錨、在泊、在港數量,分析平均錨泊時長和作業時長,展現全球航運發展態勢。
“船舶數據分析”板塊可提供船舶軌跡查詢、航線測算、扣押布控、碰撞模擬等與案件關鍵事實認定緊密相關的調查輔助,助力海事糾紛高效解決。
“貨物數據分析”板塊可查詢相關貨物的箱號、提單號、報關單號、進出港時間等信息,及時了解貨物的流轉信息,為查明案件事實提供參考。
作為法官審理海事案件的“得力助手”,“航運鏈全要素智能分析系統”可以在多類型海事案件中發揮作用。如在船舶碰撞損害責任糾紛案件中,通過衛星定位、數據可視化,再現事故發生時的航道情況、模擬碰撞船舶航行軌跡,輔助法官查明碰撞事實、明辨各方責任;在貨運代理合同糾紛案件中,通過船貨港聯動分析,鎖定船只及其裝載貨物的詳細信息、到離港情況,輔助法官明確貨物流轉關鍵節點。此外,系統還為法官查明相關港口擁堵情況、貨物延遲交付原因、涉案船舶是否繞航提供重要的數據參考。
作為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海事法院(上海)實踐基地”,上海海事法院緊扣時代脈搏,不斷推動科技成果同海事審判工作深度融合——研發庭審智能翻譯系統,開發“慧訟港”“智鏈灣”特色訴訟服務平臺,打造海事案件智能辦案輔助系統……智慧化審判正向著更高水平、更深層次邁進,為打造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升級版提供強有力的海事司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