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燃油元年?日本發布2023年5艘“改變時代”的新船
近日,日本媒體Traffic News盤點了將于2023年完工的5艘“改變時代”的新船,并預計2023年將成為日本船舶行業的“脫燃油元年”。隨著航運業向零排放方面發展,市場上將出現更多使用新一代燃料的環保船舶,而日本在未來環保船舶的探索和進展也為航運業脫碳帶來新的啟示。
LPG動力VLGC(大型LPG/氨氣運輸船)
由商船三井新加坡子公司PHOENIX TANKERS在名村造船訂造的系列2艘87000立方米VLGC預計將從今年開始陸續交付。這2艘船可以使用LPG和傳統重油燃料,能夠運輸LPG和液氨,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氨氣運輸船。
與傳統的重油燃料相比,LPG燃料能夠降低約2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硫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新船采用了能夠提高燃料效率的設計,符合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第三階段要求。除了LPG之外,該型船未來還可以轉換為使用氨燃料運營。
新船船長230米,寬36.6米,滿載吃水12米,主機為三井-MAN 6G60ME-C10.5-LGIP,其設計由名村造船與三菱重工子公司三菱造船進行技術合作共同開發,名村造船伊萬里事業所負責建造。
氨氣是新一代清潔能源,未來有望出現大規模的需求,主要是作為火力發電廠的混燒利用,以及作為一種氫氣載體可以提高氫氣運輸的效率。除了商船三井之外,日本郵船和川崎汽船也相繼在川崎重工訂造了可以運輸氨氣的VLGC,日本郵船和商船三井還在進行氨燃料氨氣運輸船新船型開發。
電力推進生物質燃料運輸船
繼2022年起航的世界首艘電力推進內航油船“Asahi”號之后,同樣由日本船東Asahi Tanker打造的、用于運輸木質生物質燃料的499總噸新一代電力推進船預計將在2023年4月竣工。
該船采用了日本e5 Lab與三菱造船聯手設計,由本田重工建造。新船全長71.89米,寬12米,最大航速11節,通常航速10節,載重量1600噸,發電機容量為2臺500kW,蓄電池容量440kWh。與柴油動力船相比,可以降低50%的燃料費用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最多可減少400噸二氧化碳排放。
該船配備了電力推進系統,使用大容量蓄電池和發電機混合驅動兩個永磁電機,取代了需要化石燃料的傳統主機。由于船舶可以通過電池供電航行,因此在進出港口、離靠泊和裝卸等作業時使用儲存在蓄電池中的電力,實現港內作業完全零排放。
未來,船上發電機的燃料還將轉換為LNG、氫氣、氨氣和合成燃料,以實現包括航行在內所有運營過程的零二氧化碳排放。
按照計劃,這艘新船將于2023年5月開始運營,用于為關西電力公司位于相生市的相生生物質發電廠運輸生物質燃料,在神戶港和發電廠之間航行。這是世界上首次在生物質燃料運輸船領域引入電力推進技術。
液化二氧化碳(LCO2)運輸船
三菱重工下屬下關造船所江浦工場正在建造世界上第一艘用于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的LCO2運輸船,計劃于2023年下半年完工交付。
該船由從事內外航船舶管理的山友汽船下單訂造,作為日本經濟產業省所管轄的新能源產業綜合開發機構(NEDO)研發項目的一部分,完工后將由一般財團法人Engineering協會(ENAA)租賃,負責從京都舞鶴發電所回收二氧化碳運輸到北海道苫小牧的儲存地點。
新船全長72米,寬12.5米,吃水4.55米,儲罐容量1450立方米。據三菱重工介紹,雖然歐洲和日本已經建造并運營過用于食品行業的LCO2船,但這艘新船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專門用于CCUS的LCO2船。
川崎汽船也參與了此次項目,將利用其在建造、擁有、運營遠洋液化氣船方面的經驗,協助液化二氧化碳示范船舶的研究。另外,川崎汽船還將根據國際液化氣船的監管環境,實施風險評估管理、制定技術準則、調查和研究國際規則。
與此同時,三菱重工旗下三菱造船還在與商船三井合作開發球形貨艙系統,用于安裝在30000立方米及以上的大型LCO2船上,以及50000立方米氨氣/LCO2兩用運輸船。
甲醇燃料加注船
佐佐木造船正在建造新加坡港首艘甲醇燃料加注船,計劃在2023年年底完工交付。,作為新加坡第一艘用于運輸生物燃料和甲醇的A類(Category A)燃料加注船。
這艘4000載重噸IMO 2型化學品船將入級法國船級社,由新加坡燃料供應商Global Energy Trading作為船東,這是一家獲得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MPA)許可以及阿聯酋許可的燃料供應商。Global Energy Group另一家子公司Stellar Ship Management Services將負責監督船舶建造公司,該公司專門為集團的20艘油船船隊提供全套技術管理和船員服務。
甲醇是通過分離、回收和再利用二氧化碳的技術人工生產的“碳循環燃料”,被認為是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的一種選擇。航運巨頭馬士基已經訂造了19艘甲醇燃料集裝箱船,包括18艘16000TEU超大型船和1艘3500TEU支線船。而在日本,包括日本郵船和商船三井在內的船東也在通過甲醇運輸引入甲醇燃料船。
在這樣的趨勢下,作為世界主要船舶燃料加注中心的新加坡港迫切需要甲醇燃料加注船。盡管佐佐木造船正在建造的這艘新船將使用重油燃料,但該公司還計劃建造甲醇動力船和氫動力船。
新海洋氣象觀測船
日本氣象廳預計將在2023年中期接收一艘新的海洋氣象觀測船,用于取代目前正在運營的1380總噸“涼風丸”號。新船由日本造船聯合(JMU)橫濱事業所磯子工場建造。
新建海洋氣象觀測船是日本政府2020年12月批準的“國土強韌化5年對策”戰略的一部分。國土交通省制定了“通過維護和加強天氣監測和預報系統,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通過對線性降雨帶采取措施,開始發布暴雨信息,減少暴雨災害造成的損失”的中長期目標,認為有必要更新海洋氣象觀測船,以便收集適當的信息。
新船將具有更強的海上觀測能力,以提高對造成異常暴雨的“線性降雨帶”的預測準確性。該船還將配備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用于進行水蒸氣觀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