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用低碳零碳燃料發展前景如何?且看IMO最新研究結論
2023-05-04 08:50:02
來源:中國船舶經研中心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 數據來源:Study on the readiness & availability of low-and zero-carbon ship technology & marine fuels
近日,一項由國際海事組織(IMO)開展的關于船用低碳零碳燃料和技術發展的研究發表了研究結果。該研究針對多種主流電制燃料(E-fuels)的技術成熟度和可用性進行了分析預測。
研究指出,綠氫(e-hydrogen)燃料生產涉及的質子交換膜和堿性電解技術目前都已成熟并實現商業化運行(TRL/CRL9),但由于相關生產設備需要時間部署,短期內可能會成為限制其發展的因素。
綠氨(e-ammonia)目前主要通過Haber Bosch工藝生產,其他工藝路線仍處于研發階段。預計綠氨工廠將在2025年前進行試點,并在2030年左右進行大規模生產(TRL10)。
綠色甲醇(e-methanol)工廠目前大多處于示范生產狀態(TRL8),有4個商業化規模的工廠(TRL9)有望在2025年左右投入運營,未來預計還有7個工廠計劃投入生產。受需求、生產效率以及碳捕集技術影響,綠色甲醇預計將在2030年左右實現廣泛的商業化生產(CRL10-11)。
綠色甲烷(e-methane)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可實現早期商業化生產(CRL9-10),但化石氣的低成本供應和生物甲烷產量的增加可能會降低投資者針對綠色甲烷工廠投資的意愿,影響其商業化應用發展。
綠色柴油(e-diesel)目前仍停留在小規模生產階段(TRL8),大規模生產應用仍需進行驗證。但由于航空和汽車行業對其巨大的需求,因此商業化生產的工廠(TRL9)預計將在幾年內實現,更廣泛的商業化應用(CRL10-11)可能在10年內實現。(撰稿人:王子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