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船貿易2023年上半年發展成果紀實
210億元中國造船史上最大單筆集裝箱船訂單簽署、兩型重大項目艦船順利交付、應用業務重點項目取得積極進展……2023年上半年,一個個喜訊展現出中國船舶行業“走出去”的鏗鏘力量,同時又都指向同一個名字——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國船舶工業貿易有限公司。
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各類風險和挑戰明顯增多的背景下,中船貿易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在中國船舶集團黨組領導下,積極踐行“中國船舶集團軍貿經營平臺、船海產業市場經營主平臺和國際業務拓展的主體力量”定位,“干”字為魂求實效,“細”字為本抓經營,“嚴”字當頭謀“三贏”,為圓滿完成全年任務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干”字為魂求實效
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不利影響,中船貿易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全力克服疫情影響,上下齊心,奮力進取,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不但將疫情對公司發展的影響降至最低,而且為2023年第一時間“走出去”打下了堅實基礎。
厲兵秣馬,蓄勢待發。在過去的兩年里,中船貿易克服疫情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不等不靠、主動作為,通過電話、郵件、視頻會議等方式加強與客戶、船廠之間的溝通聯系,最大限度地爭取訂單,并確保在建項目按時順利交付。
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今年年初以來,隨著我國疫情防控措施進一步優化,中船貿易全員樹立“把丟失的時間搶回來”的理念,積極拜訪東南亞、南亞、北非、拉美、歐洲、中東、亞太地區市場的新老客戶,引領中國船舶集團相關單位“應派盡派、應出盡出、應邀盡邀”,“走出去”“請進來”頻次不斷提高,“朋友圈”不斷擴大。2023年上半年,中船貿易境外執行項目遍及十余個國家和地區,在外工作人員涉及20余家兄弟單位,平均每天200余人在境外工作。中船貿易領導帶隊赴十余個國家和地區執行項目洽談、商務談判及拜訪客戶等任務,累計在外執行任務150余天;辦理因公出國、出境151批次、309人次,足跡遍及32個國家和地區,團組累計在外工作1500余天。
謀定而后動,厚積而薄發。得益于前期的良好鋪墊工作,中船貿易發揮“兩個平臺、一個主體力量”作用,穩抓傳統市場的同時,在新產品、新市場的開拓方面“火力全開”,諸多新項目得以全面推進展開,新客戶占客戶總量的比例上升到三分之一。
市場開拓方面,船海產業進一步加大在新加坡、中國香港等東南亞市場的耕耘力度,軍貿業務在深耕鞏固傳統市場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市場結構。2023年上半年,中船貿易既在深化與老客戶合作關系的基礎上,又積極拓展新客戶資源,取得了優異成績。尤其在今年3月,中船貿易聯合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成功與香港船東泰昌祥集團簽署了2艘11.4萬噸阿芙拉型成品油船建造合同。泰昌祥集團與中國船舶集團的合作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外高橋造船成立后的首個船舶建造合同,便是與泰昌祥集團旗下泰昌祥輪船(香港)有限公司簽署的。
與此同時,中船貿易還不斷向歐洲市場“沖刺”,并將目光瞄準中東地區市場。歐洲及中東地區市場不僅對產品要求高,而且“游戲規則”與傳統市場也有很大區別。作為后來者,中船貿易在成本、全產業鏈供應等方面拓展傳統市場的競爭優勢難以得到有效發揮。此外,韓國、日本等船企在這一區域已經耕耘多年,這無疑將中船貿易的市場拓展難度上升到“五星級”。面對這一挑戰,中船貿易投入巨大精力,以極大的耐心,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終在歐洲市場獲得佳績,并成功打開了中東市場。2023年,歐洲船東新造船訂單金額占比達36%,其中,新承接各型油船訂單在全球油船新造船市場占比取得重大突破,以艘數計,占比為29%,其中阿芙拉型油船占比達64%。
當前,隨著節能降碳、綠色發展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脫碳、零碳成為航運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國內外船舶工業企業在降低碳排放方面采取了選用替代燃料等諸多措施。通過前期對市場的調研、分析和研判,中船貿易精準把握這一發展趨勢,將重點放在甲醇燃料等替代燃料市場的開拓上。一方面,中船貿易加大與船企、科研院所方面的溝通交流力度,不斷優化替代燃料船型的設計方案、設備選型;另一方面,緊跟客戶需求,積極向船東推薦相關設計方案,并在商務談判中采取高超的技巧。得益于一系列前期的鋪墊工作,今年年初以來,中船貿易在甲醇雙燃料、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等替代燃料船型市場都取得了巨大突破,為中國船舶集團產品結構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有力支撐中國船舶集團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穩居世界第一的前提下,今年中船貿易承接的中高端船型訂單占比達94%。
“細”字為本抓經營
按照中國船舶集團統一部署,中船貿易踐行自身定位,堅持“集團一盤棋”原則,聚焦職責使命、堅持人才強企、完善經營體系、提升管理能力、夯實管理基礎等內容,發揮集團協同優勢,研判市場發展趨勢,積極適應船市發展變化,敏銳把握細分市場訂單需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開展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提高國際化服務質量和企業效益效率。同時,中船貿易通過參加國際性展會、承辦全球合作伙伴會議、籌辦海外民船市場推介會,提供融資服務與建議,創新物資保供形式等方式不斷為船廠、客戶不斷提供增值服務,推動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帶動中國船舶品牌國際市場競爭力、行業影響力不斷提升。
今年新年伊始,由中船貿易承辦的中國船舶集團第三屆全球合作伙伴會議在上海以全球視頻連線的方式召開,來自全球知名的船舶經紀公司等合作伙伴代表應邀出席會議,共同分析研判2023年全球船舶與海洋工程市場的發展趨勢,展望新一年的機遇與挑戰,謀劃中國船舶工業未來發展方向。
“I wanted to take a moment to express my sincere gratitude for the wonderful seminar last week in Winterthur on zero carbon emissions. The presence of so many esteemed guests made the event even more meaningful, and the speeches were truly inspiring.”瑞士地中海航運新造船負責人Gargiulo、道達爾公司、ABS等相關人員在參會后紛紛向中船貿易致謝。研判發現低碳零碳船型是船東關注重點后,中船貿易敏銳抓住機遇,積極謀劃,4月20日成功在瑞士溫特圖爾籌辦中國船舶集團重組成立以來首個海外民船市場推介活動——綠色低碳民船推介會,探討把握綠色航運發展趨勢,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加強與國際一流商業伙伴間的交流,進一步拓展合作空間,既提升了中國船舶綜合競爭力,又更進一步了解了主流船東和貨主對綠色能源轉型發展的想法和選擇。此外,今年年初以來,隨著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中船貿易積極組織中國船舶集團相關企業先后參加了新加坡海事展、挪威海事展、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等展會,不僅與世界頂尖品牌同臺競技,也展示了中國船舶集團船舶工業全產業鏈的產品和優勢,大大提升了中國船舶品牌的國際知名度。
作為中國船舶集團經營的主平臺、主渠道,中船貿易并沒有局限在僅為船廠、船東提供優質服務的范圍之內,而是站在中國船舶集團整體發展層面,發揮自身優勢,整合產業鏈各方技術、生產、信息等優勢資源,不斷探索新業態、新模式,為各方提供增值服務,最終實現多方共贏。
同時,為進一步發揮支撐中國船舶集團開發國際市場的作用,中船貿易還將應用業務作為公司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和發揮軍民船業務“溢出效應”的重要載體,已梳理形成了造修船廠、單點系泊設備、港口機械、制氫設備、燃氣表、智慧城市、港口碼頭、特種船、電池、環保裝備等產品體系清單。依托現有營銷網絡及駐外機構,聚焦傳統優勢市場,以重點國別為突破口,應用業務重點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業務基礎不斷夯實,呈現出平穩起步良好態勢。
為更好發揮“保供應、降成本、防風險”作用,中船貿易發揮全球布局獨特優勢,逐步建立健全統一規范的進口船用物資采購流程,參與供應商信息采集、詢價比價、合同談判、采購執行、資金收付、設備供貨、售后保障和反饋評價等全流程,逐步推進進口物資采購線上全流程閉環管理,將“保供”走進供應商倉庫、落實到生產商生產線、跟蹤到供應商配套子供應鏈、監控到國際物流機場碼頭,進一步提升供應商管理能力,構建安全穩定的國際供應鏈管理體系。2023年上半年,中船貿易船用進口物資采購合同簽約4000余份,累計金額9億余美元。
船舶配套產品國產化率較低,尤其是高技術船舶配套國產化率低一直是制約我國船舶工業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的重要瓶頸。經過行業內多年的“摸爬滾打”,中船貿易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并將助力提升船配產品國產化率作為自身的一項重要使命。在與船東的溝通過程中,中船貿易會在保證技術先進、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從船舶先進性角度入手,著力向船東推介技術先進的國產船配產品;同時,不斷加強與船廠、設計院所、船配企業的合作,力爭使國產船配產品進入船東采購表,最大限度地提高國產船配產品上船的概率。
船舶行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短期內資金需求量非常大,不管對船東還是船廠來說,資金解決方案是否完善對項目能否順利完成具有決定性作用。近年來,中船貿易已經與中國船舶集團(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等國內主要船舶融資租賃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通過不斷加強與銀行、融資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發揮自身能夠全方位掌握船舶市場營銷、設計、建造、融資等多方資源的優勢,為船東提供了一攬子“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務解決方案,不僅大大提高了市場競爭力,還成功獲得一大批訂單。
“嚴”字當頭謀“三贏”
中船貿易黨委從實際出發,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促進和保障改革發展。中船貿易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學查改相貫通,對標黨風要求找差距、對表黨性要求查根源、對照黨紀要求明舉措,刀刃向內挖潛力促提升,調查研究解民憂惠民生,把算好“三贏”賬融入公司經營各個環節,切實做好事前算贏、事中控贏、事后真贏。
今年上半年,全球船舶市場持續向好,訂單集中放量。面對火熱的船市,中船貿易充分發揮作為中國船舶集團經營工作主平臺、主渠道的重要牽引作用,加大替代能源船舶等市場開拓力度,不斷提升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業務發展模式,在承接大批新船訂單的同時,也順利保障了多個重點項目順利交付。
今年年初以來,中船貿易聯合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各骨干船企承接了包括雙燃料動力汽車運輸船(PCTC)、1.5萬TEU甲醇雙燃料動力大型集裝箱船、2.3萬TEU LNG雙燃料動力超大型集裝箱船、成品油船、甲醇預留PCTC、大型LNG船、原油船、甲醇支線集裝箱船、LNG雙燃料LR2型油船等在內的諸多訂單。其中,中國船舶集團為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建造的2型16艘超大型集裝箱船,合同金額達210多億元,創下了中國造船業一次性簽約集裝箱船最大金額的新紀錄。在PCTC市場領域,自2021年成功開拓大型PCTC市場以來,中國船舶集團已累計承接7000~9200車位系列船型訂單達32艘,全球市場份額一舉躍升至25%,實現了從追趕至并跑的歷史性跨越。
在屢創接單佳績的同時,中船貿易也積極加強與船廠、船東的聯系溝通,緊跟重點項目的建造節點,推動全球最大級別的2.41萬TEU超大型集裝箱船、9.3萬立方米全冷式超大型雙燃料液化氣船(VLGC)、30.7萬噸超大型原油船(VLCC)、雙燃料動力原油船/成品油船、19萬噸LNG雙燃料動力散貨船等多型高端船型項目按時、安全、優質完工交付。其中,24116TEU超大型集裝箱船3號船的順利交付,助力地中海航運(MSC)成為全球首家運力突破500萬TEU大關的集裝箱航運公司。
2023年,中船貿易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把“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注重統籌兼顧,以解決項目技術難題為切入點找準客戶真實需求提升服務質量,以創新合作方式方法擴充合作伙伴,切實把學習和調研落實到完成黨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項工作任務中去,把開展主題教育同做好履行興裝強軍首責、船海產業提質增效、應用產業優質高效發展、深化改革攻堅、全面推進基礎管理水平提升、推進高質量黨建等工作結合起來,以“學在深處、謀在新處、干在實處、改在嚴處”推動主題教育落實到世界一流船舶貿易企業建設之中,以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努力為中國船舶集團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左春麗 劉志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