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首個海洋油氣裝備制造“智能工廠”二期工程開工建設
7月25日,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二期工程在天津市濱海新區開工建設,我國首個海洋油裝備制造“智能工廠”邁出了強鏈、補鏈、延鏈的新步伐。
二期工程新增建筑面積約1.88萬平方米,總投資約7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結構管線智造車間、總裝工位及碼頭和長達172米的出運通道。
作為建設重點的結構管線智能車間,其年加工能力可達2.2萬結構噸,結合生產執行系統及數字孿生系統,可實現生產環節的排產、派工、報檢以及數據采集環節的自動化、智能化。
二期工程建成后,基地將形成由平面分段生產線、工藝管線生產線、結構管線生產線和自動化立體倉庫組成的四大智能生產中心。
新建的總裝工位、碼頭及出運通道將進一步提升基地的總裝能力和船舶靠泊補給保障能力,助力基地實現年生產能力實現翻番
作為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應用基地和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基地,基地致力打造集海洋工程智能制造、油氣田運維智慧保障及海工技術原始創新研發平臺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大量應用5G、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攻克10項國內“行業首次”先進技術難題,填補多項行業技術空白,實現從項目管控、車間建造到廠區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為海洋油氣裝備行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化智能化運營管理模式。
基地投用以來,以精益智能制造為抓手,累計完成10余個海洋油氣裝備單體制造,鋼材加工量達4.6萬噸,僅近一個月就將有7座單體完工裝船,迎來投產以來的施工最高峰。
通過應用,信息化數字系統和智能化生產線,基地全場產線工效提升25%,綜合施工工效提升12%,總裝效率提升約30%,成本控制和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大幅增強,場地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在第五屆“綻放杯”全國5G應用大賽中,基地技術成果28000多個案例中脫穎而出,成功斬獲一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