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名船員在散貨船事故中喪生,最大的原因還是它!
2023-08-01 17:51:29
來源:中國船檢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近期,INTERCARGO發布了2013-2022年散貨船傷亡報告,回顧了過去10年間發生的重大散貨船事故和人員傷亡情況及事故成因,提醒業界繼續高度重視和改善散貨船安全狀況。
重要發現
報告顯示,在2013-2022年間,共有26艘10000DWT以上的散貨船被定為全損,共計212萬DWT,相當于平均每年2.6艘;共導致104名船員喪生,相當于平均每年10人。受損的散貨船平均船齡為18.3年。
下圖顯示了各載重噸區間的散貨船全損數量分布情況
● 80000DWT以上的散貨船中,有6艘船舶全損,占總數23.1%。這些事故造成了22名船員喪生,占總數21.2%。
● 60000-79999DWT是散貨船全損數量最低的區間,占總數7.7%,沒有造成人員死亡。
● 其余三個區間各有6艘船舶全損,其中,50000-59999DWT的散貨船事故造成55名船員喪生,占總數52.9%,35000-49999DWT的散貨船事故造成15名船員喪生,10000-34999DWT的散貨船事故造成12名船員喪生。
下圖顯示了各個10年時間段里的散貨船全損平均數量
可見,散貨船領域的船舶全損數量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表明散貨船安全表現逐漸改善。
與此同時,全球散貨船船隊的規模也顯著擴大,2013年全球大約有10400艘散貨船在運營,到2016年增長至11600艘,到2022年10月已增至13100艘。
下表顯示了船舶全損成因和人員傷亡情況
◎ 貨物液化是散貨船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在過去10年里一共造成70人喪生,占總數67.3%。
◎ 擱淺是船舶全損的最大原因,共造成12艘船舶全損,占總數46.2%。
◎ 有3起事故是由船舶進水造成,占總數11.5%,共導致22人喪生,在喪生人員總數中的占比高達21.2%。
◎ 2013-2022年間,平均每起散貨船全損事故造成4人喪生,相比之下2012-2021年和2011-2020年的這一數字分別是3.41和3.56。
頭號原因
貨物液化是導致人員傷亡的最大原因:在5起貨物液化造成的散貨船傷亡事故中,有4起是運載鎳礦石,另外1起是運載鋁土礦。
貨物液化既可能隨著時間推移緩慢發生,也可能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瞬間發生。當貨物特性與托運人提供給船舶的文件不一致時,貨物失效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國際海運固體散裝貨物規則(IMSBC)第06-21號修正案將于2023年12月1日生效,旨在提供更準確的貨物信息。除了貨物液化之外,該修正案還納入了“動態分離”這一概念,其目的是防止與水分有關的貨物失效機制,該機制可能導致貨物以及船舶最終失去穩性。
根據經修訂的IMSBC規則,A組貨物可能因水分過多而具有危險性。如果水分含量超過可運輸水分限值 (TML),可能會導致貨物液化或動態分離。
擱淺是造成船舶損失的最大原因:據可查到的事故報告顯示,引起船舶擱淺的原因有很多。2014年“John 1”輪在紐芬蘭附近水域擱淺,調查發現,船上的低位海底門吸入閥發生故障導致船上出現嚴重泄漏,造成機艙進水。
在2013年的“Rio Gold”輪事故中,船舶主機疑似出了問題,為了讓輪機員修復這個問題,船舶決定在途中停航,可能因此觸發了導致船舶擱淺的一系列行動。
2022年,“Xing Shun No.1”輪因失去動力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沉沒,業界仍在等待調查結果。
INTERCARGO指出,從事故中吸取教訓并分享經驗是提高安全意識的有效做法。船旗國提供及時準確的傷亡事故報告非常重要。歸根結底,如果事實證明修改公約可以挽救船員的生命,那么現有的SOLAS、MARPOL、LOADLINE、IMSBC規則和公約就應該得到修改。
文中圖片和數據全部來源于INTERCAR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