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積極設立綠色及數碼航運走廊推動脫碳
新加坡積極參與設立綠色及數碼航運走廊,推動海事領域脫碳,也刺激業務增長。綠色及數碼航運走廊旨在聚集航運伙伴,合作催化對綠色基礎設施的投資,如推動航運業改用節能技術和替代燃料等,以實現接近零排放和零排放。
據聯合早報報道,第二屆“為地球奮斗獎”(Earthshot Prize)創新峰會于美國紐約時間星期二(9月19日)舉行,聚集來自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商界領袖、慈善家和氣候活動人士等,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應對當前棘手的環境挑戰。
出席峰會的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在致辭時指出,新加坡的貿易量是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倍,海洋和海上航線對我國至關重要,是新加坡的命脈。全球航運每年排放10億噸二氧化碳,通過設立綠色及數碼航運走廊來減碳有巨大的潛力。
維文舉例說,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今年4月與美國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合作設立綠色及數碼航運走廊,加速海事領域的減碳進度,也刺激業者發掘新科技、擴展業務。
這個走廊銜接新加坡港口與圣佩德羅灣港口,是新加坡第二個綠色及數碼航運走廊。
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及保育工作 須在國際法下進行
維文也提及,可持續地利用海洋資源以及保育工作,必須在國際法下進行。例如,9月20日開放簽署的國家管轄范圍外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協議,將為公海提供治理框架。這個協議也凸顯聯合國和多邊主義的重要。
“我鼓勵大家向各自的政治人物施加壓力,督促他們簽署協議。這不僅是為了讓協議生效,也是為了支持協議所代表的價值。”
維文強調,每個國家都應該為海洋保育及綠化港務盡一分力,新加坡也不例外。在“新加坡合作計劃”下,我國至今為來自120個國家和政府間組織的1200多人,舉辦超過60個海洋相關的課程。
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和荷蘭鹿特丹港務局星期三(9月20日)發聯合文告說,2022年8月,新加坡和鹿特丹設立綠色及數碼航運走廊,幫助船只實現接近零排放和零排放,邁向2050年達到凈零排放的目標。
公告指出,走廊過去一年吸引全球價值鏈伙伴的大力支持,共同致力于減少20%至30%的國際船運溫室氣體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