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鮮造船交付千噸級混合動力水產科學調查船
5月8日,韓國中型船企大鮮造船為韓國國立水產科學院(NIFS) 建造的1000噸混合動力水產科學調查船“探索8號”成功交付并舉行首航儀式。
“探索8號”總長58.73米,型寬11.8米,最大時速為16節,噸位達1057噸,是韓國國立水產科學院現有的283噸調查船的約3.7倍。
值得一提的是,“探索8號”是韓國水產科學院所有的調查船中,首艘在柴油機和電池相結合的混合動力推進系統中安裝了氮氧化物(NOx)減排裝置(SCR)的環保船舶,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時,還可減少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質排放。
大鮮造船表示,成功建造這艘環;旌蟿恿φ{查船之后,公司將以此為基礎,在中小型普通商船的建造中也應用環;旌蟿恿ν七M系統等環保技術,進一步推動產品的多元化。
大鮮造船成立于1945年,主要建造中小型船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大鮮造船陷入生存困境。2010年,該公司與持有公司83.03%股份的最大股東韓國進出口銀行(KEXIM)簽訂了自律協議,在得到債權銀行融資幫助的基礎上,通過拍賣資產、裁減人員、精簡機構等強力度的方式持續進行了結構調整。
2020年年底,大鮮造船被以韓國第四大鋼鐵線材生產商東一鋼鐵公司(Dongil Steel)為主的收購財團收購,成為東一鋼鐵的子公司,并得到了“新東家”的全面支援,在與中國、日本中型船企的競爭中不斷取得成果。目前,該公司手持新船訂單18艘。
為了從競爭激烈的船型市場中擺脫出來,大鮮造船開始嘗試特種船型專業化戰略,成功提升了公司競爭力。近年來,大鮮造船以“船型多元化”為口號,除繼續承接支線集裝箱船等普通商船訂單外,還陸續承攬了政府的沿岸游船現代化項目、船塢登陸艦(LPD)、金槍魚圍網船、不銹鋼(SUS)油船等大量訂單,經營情況逐步實現了好轉。
今年以來,大鮮造船迄今已成功交付了4艘新船,為該公司加速實現經營的正;於嘶A。1月份,該公司連續交付了1艘1023TEU級支線集裝箱船和1艘33000載重噸SUS雙相不銹鋼化學品運輸船,今年2月又交付了為慶尚國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建造的環保LNG動力漁業實習船“新大海”號,標志著大鮮造船已經具備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以及環保型船舶建造的技術應對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