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短期內不構成威脅?綠色船舶將成新戰場
“在數量上戰勝中國已不可能,搶占零碳船舶市場才能確保生計!”
面對迅猛發展的中國造船企業,韓國船企正在死守LNG船這一最后的“優勢陣地”,而低碳、零碳綠色船舶預計將成為中韓船企今后幾年激烈競爭的新“戰場”。
2023年,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繼續排名全球第一,新船接單量已經是韓國的近2.5倍,市場占有率也在持續擴大。韓國業界人士表示,從所有船型的全球訂單市場份額來看,中國已經遠遠超過了韓國。2023年中國接單量達到了2490萬CGT,同比降幅僅4%,市場占有率也高達59%以上,比2022年的49%提高了10個百分點,穩居全球第一;韓國接單量僅1010萬CGT,同比大減40%,市場占有率更縮小至24%,比2022年的38%減少了14個百分點,位居全球第二。
韓國業界指出,在接單量迅猛增長的情況下,如果中國積極攻占高附加值環保船舶市場,必然會對韓國船企的收益產生影響。
在環保船舶領域,中國特別強調要擴大LNG船市場份額。根據克拉克森的數據,2023年,全球大型LNG船新船訂單成交量總計為554萬修正總噸(CGT),其中韓國承接了441萬CGT,市場占有率接近80%,依然擁有絕對市場支配地位,但中國也正在快速培育LNG船建造能力。2021年,中國船企在全球LNG船的市場占有率約為8%,但2022年增加到30%, 2023年也達到了20%。
雖然中國船企的挑戰越來越激烈,但韓國造船業界評價稱,中國短期內不會成為威脅性的競爭對手。韓國業界相關人士表示:“從長期來看,在環保船舶市場,中國完全有可能成為具有威脅性的競爭對手。但因為目前仍存在明顯的技術差距,所以幾年內不會發生因中國船企,造成韓國船企損失環保船舶訂單的情況。”
韓國業界分析認為,即使未來中國船企的LNG船訂單繼續增加,也不是什么大問題。目前,中國船企承接LNG船訂單增加的最大原因,一是性價比,二是塢期。從造價來看,韓國船企高于中國同行;從塢期來看,韓國船企的船塢排期已排至4年以后,這一點間接“幫助”了中國,部分船東是為了盡快接收LNG船才選擇了中國船企。短期內,韓國造船業仍將通過更加領先的技術力維持在LNG船建造領域的競爭力。
不過從長期來看,隨著技術改良和設備投資的持續,中國船企的環保及建造技術力將逐漸提高,可能成為具有威脅性的競爭對手。在此背景下,韓國業界認為,為了應對中國船企的挑戰,最實在的方法就是搶占超越LNG船的新一代環保船舶市場。在中國發展LNG相關技術的時候,搶占氨、甲醇等零碳船舶市場是5-10年后韓國船企確保生計的最佳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造船業也已經在積極推進低碳和零碳燃料船舶的開發。去年年底,中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船舶制造業綠色發展行動綱要(2024—2030年)》,提出到2025年LNG、甲醇等綠色動力船舶國際市場份額超過50%。
根據這份行動綱要,中國船舶制造業將實施綠色智能船舶標準化引領工程,優化提升大型遠洋船舶LNG動力船型,加快甲醇、氨動力船型研發,探索開發燃料電池等新型動力船型,形成系列化綠色船型品牌產品。同時還將加快綠色動力系統研發應用,推進甲醇、氨燃料等低碳零碳燃料船用發動機核心技術攻關,開展氫燃料船用發動機技術研發,滿足航運市場多元化綠色低碳發展需求。
韓國業界相關人士表示:“韓國船企在數量上戰勝中國是不可能的,F在,中國又提出要搶占高附加值環保船舶市場份額,這已經是韓國船企最后的陣地。韓國造船業需要明確,能夠領先于中國的是確保新一代船舶技術力,并積極致力于這一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