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離場一家擴張!百年船廠“有人歡喜有人愁”?
一家將徹底退出新造船市場、一家將著手擴建船廠瞄準綠色船舶需求——在中韓造船業日趨激烈的競爭下,兩家有著百年歷史的日本知名船廠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選擇。
連年虧損入不敷出,住友重工將退出新造船市場
近日,住友重機械工業集團宣布將結束新造船業務,從今年開始不再承接新的商船訂單,現有手持訂單將在2026年1月交付完畢。集團首席財務官渡部敏朗解釋稱,進行業務重組是因為“新造船業務一直無利可圖,雖然船舶維修帶來的收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損失,但近年來已經出現了入不敷出的狀況”。
住友重工的造船業務由其全資子公司住友重機械海洋工程公司負責,截止2022年12月共有413名員工。旗下橫須賀造船所位于神奈川縣橫須賀市,每年能夠建造3艘11萬載重噸以上的阿芙拉型油船。住友重工專門建造阿芙拉型油船,全面展開仿效豐田汽車的生產方式,降低成本推進效率化。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住友重工手持訂單目前僅剩6艘115000載重噸阿芙拉型油船,其中一艘由希臘船東Alberta Shipmanagement在2022年6月訂造;其余5艘船東身份未知,最新的訂單是在2023年11月1日簽約。
在退出商船建造領域之后,住友重工計劃專注于脫碳能源領域,主要是海上風電相關的海上結構物及其船舶,以及風力推進組件,資源循環領域的修船業務,以及作為服務領域的風力推進相關工程。 社長下村真司表示,今后將利用造船廠的船塢進行一些船舶維修工作,也可能會制造用于海上風電的大型浮式結構物。
據了解,住友重工是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造船企業,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897年成立的浦賀船渠,這是一家位于日本神奈川縣浦賀的大型私有造船廠,到1919年浦賀船渠已成為世界上最大、設備最好的私有造船廠之一。1969年,住友機械工業與浦賀船渠合并成立了住友重機械工業,并在1971年設立追浜造船所,即如今的橫須賀制造所。
“Seawise Giant”號
1975年,住友重工建造的日本第一艘42萬載重噸特大型油船(ULCC)下水交付。之后,住友重工又在1979年交付了世界最大的超級油船——564753載重噸“Seawise Giant”號。
盡管住友重工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日本造船業界對于住友重工的退出并不感到意外,除了面臨中韓船企的激烈競爭之外,住友重工的建造基地位于成本較高的東京都市圈內,因此很難削減固定成本。
事實上,與住友重工同樣曾是日本“造船巨頭”的三井E&S集團早在2021年就結束了其位于東京都市圈內的千葉工場造船業務,并將商船建造業務轉移至常石造船及中國合資船廠揚子三井造船。
看好替代燃料船舶需求,新來島造船投資擴建船塢
在住友重工因為連年虧損而黯然離場的同時,另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日本主要造船廠——新來島造船卻在積極擴張。
新來島造船近日宣布,計劃在2024財年開始對其主力船廠大西工場進行設備投資,包括擴建新的新造船船塢。新來島造船希望這項設備投資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進一步提高生產率和質量,并通過創造就業機會為當地社區做出貢獻。
據悉,大西工場目前的1號船塢不足以建造LNG、氨、甲醇、氫等新型替代燃料船舶,而隨著行業脫碳轉型加速,預計全球航運業對這類替代燃料船舶的需求將會不斷增加。為此,新來島造船計劃在長度、寬度方面對1號船塢進行擴建,從現有的長200米x寬30米擴大到長223米x寬48.5米,同時還將延長舾裝碼頭,預計將于2028財年年中完工。
另外,新來島造船還宣布,通過股權轉讓收購了位于愛媛縣今治市的船舶艙口蓋制造商八潮工業株式會社的全部股份。新來島造船稱,集團以高超的技術和品質為優勢,經過長年累月與客戶建立了信賴關系,收購八潮工業表明集團將繼續為內航船東、近海船東、運營商等建造中小型船舶的堅定承諾。
早在2021年,新來島造船已經從日本Sanoyas控股收購了Sanoyas造船,并將其更名為新來島Sanoyas造船,從而將集團船廠數量增加到了六家。此后,新來島造船更開始在Sanoyas造船旗下水島制造所和大阪制造所兩個基地進行LNG燃料艙的自主制造,用于其在建LNG動力汽車運輸船。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新來島造船集團目前手持訂單總計54艘199.66萬載重噸,其中包括多達8艘LNG雙燃料7000車位汽車運輸船,此外還有散貨船、雜貨船、成品油船、化學品船、水泥運輸船等,交船期排至2027年。
據了解,新來島造船的前身是1902年成立的波止浜船渠株式會社,最初從事木制帆船建造,在1924年開始鋼制船建造修理。1949年,波止浜船渠公司解散,成立了來島船渠株式會社,1961年在愛媛縣著手建設大西工場,1號、2號船塢在1968年完工,1972年增設3號船塢,同年開始建造汽車運輸船。
新來島造船也是日本第一家建造LNG動力大型汽車運輸船的船廠。2020年11月,新來島造船為日本郵船建造的7000車位LNG動力汽車運輸船“SAKURA LEADER”號交付運營,這艘船在2021年獲評日本船舶海洋工業協會“年度船舶”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