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重工與韓國能源研究院攜手開發綠氨燃料技術
11月12日,三星重工與韓國能源技術研究院(KIER)簽訂了綠氨燃料生產和安全利用技術開發業務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聯合開發用于船舶燃料的綠氨生產成本節約技術,以及能夠安全利用具有毒性的氨的技術,并正式投入商用。
根據協議,韓國能源技術研究院將通過該院基本事業和韓國海洋水產部的支援,在韓國國內首次在50bar以下的低壓和零下400℃以下的低溫下成功合成液氨,在該領域擁有韓國最高水平的技術能力。三星重工將以韓國能源技術研究院擁有的技術為基礎,為其應用于船舶進行實證測試。雙方計劃通過合作,謀求氨燃料動力船的商用化,引領氨燃料動力船市場。
綠氨是指在沒有二氧化碳排放的情況下,以太陽能、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制備的綠氫為原料,制造而成的氨。與液氫不同,綠氨在常溫下容易液化,且體積更小。得益于這種優勢,綠氨被譽為目前最具價值的氫載體,而全球綠氨運輸工具及流通基礎設施已經趨于完善和商業化。據國際能源機構(IEA)和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預測,綠氨作為氫載體和無碳燃料將在碳中和時代發揮關鍵作用。
此前,三星重工投資建設的大型氨能技術實證設備已在6月12日竣工投產,標志著三星重工為實現碳中和的新一代環保產品開發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該氨能技術實證設備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包括為實現氨燃料動力船的實船化所需的燃料供應系統、再液化系統、減排系統等核心技術的性能驗證設備。此外,為了開發氨氣毒性最佳解決方案,將示范應用實時泄漏感知、報警系統、毒性中和裝置、應用四足步行機器人檢查設備狀態等多種技術。
三星重工計劃以氨能技術實證設備為基礎,發揮其氨能相關技術性能評價以及可靠性和安全性驗證的測試平臺作用,逐步掌握氨能價值鏈的核心技術,特別是通過獨立研發氨燃料供應系統并攻克氨燃料動力船的詳細設計難關,同時與相關企業和機構加快氨燃料動力船的商業化步伐,并共同推進相關設備的國產化。
三星重工介紹,該公司自2019年以來,一直與船級社、船東、發動機制造商等共同開發氨燃料動力船技術,并取得多項成果。今年9月,在美國休斯敦舉行的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展覽會Gastech 2024上,三星重工開發的全球首個浮式藍氨(Floating Blue Ammonia)海上工廠概念設計獲得了美國船級社(ABS)頒發的原則性認可(AiP)證書。
韓國能源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昌根表示:“氨作為新一代清潔能源,實現低成本的生產并安全利用的技術,是應對國際海事組織(IMO)溫室氣體排放限制的必要技術。通過此次合作,可以奠定開啟碳中和船舶時代的重要基礎。”
三星重工造船海洋研究所所長李東淵表示:“公司將在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碳中和脫碳解決方案和構建環保能源價值鏈的超級差距技術方面發揮開發平臺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