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座“庫存”平臺復活!全球最大海工建造巨頭回歸
海工市場的回暖促使又一家曾經的知名巨頭重返舞臺。
在兩年前徹底剝離海工業務之后,曾擁有全球最大鉆井平臺建造商吉寶岸外與海事的新加坡吉寶企業決定將13座撤單鉆井平臺重新“納入麾下”。
吉寶企業將設立新私人基金,直接控制13座“庫存”鉆井平臺
近日,新加坡吉寶企業宣布,在海上鉆井平臺市場狀況改善的背景下,吉寶企業將通過選擇性資本減少(SCR)操作,重新取得對Rigco Holding的控制權,包括Rigco Holding持有的13座“庫存”鉆井平臺和8.43億新元(約合人民幣45.43億元)都將由吉寶企業直接控制。
Rigco Holding是吉寶企業于2022年成立的獨立資產公司(Asset Co)。當時吉寶企業為了推動旗下吉寶岸外與海事和勝科海事的合并事宜,與兩家外部投資者簽署了協議,將吉寶岸外與海事遺留的已完工和未完工鉆井平臺以及與相關的應收款項全部出售給了Rigco Holding。
Rigco Holding由外部投資者擁有90%的股份,吉寶企業則持有其余10%的股權。除了10%股權之外,吉寶企業目前持有Rigco Holding的1.39億新元永久證券及其發行的約43億新元供應商票據。
按照計劃,吉寶企業將在2024年年底前完成SCR操作,注銷Rigco Holding資本中吉寶企業未持有的股份,從而使Rigco Holding成為吉寶企業的全資子公司。Rigco Holding也將被納入吉寶企業新成立的私人基金——吉寶近;A設施基金(Keppel Offshore Infrastructure Fund),由吉寶企業管理。
憑借對Rigco Holding的直接控制,吉寶企業將能夠有效管理“庫存”鉆井平臺的貨幣化時間和方式,從而實現最佳風險調整回報的目標。吉寶企業還將控制Rigco Holding截止到2024年9月底的8.43億新元現金,可用于完成未完工的鉆井平臺建造工作。
這些鉆井平臺將由吉寶岸外與海事和勝科海事合并而來的海庭(Seatrium)繼續建造。根據現有的協議,海庭將在吉寶岸外與海事和勝科海事合并后的前十年內,繼續為“庫存”鉆井平臺提供建造、維護和其他相關服務。
吉寶企業將通過新成立的吉寶近;A設施基金擁有和管理“庫存”鉆井平臺,并吸引來自有限合伙人和共同投資者的第三方資本。這將為吉寶企業提供更大的戰略靈活性,利用基金直接管理鉆井平臺資產來應對市場機遇,同時有可能作為基金的一般合伙人賺取資產管理費;鹞磥磉可以選擇出售鉆井平臺或通過證券化途徑退出。
吉寶企業首席執行官盧振華(Loh Chin Hua)表示:“Rigco Holding擁有當今世界上最現金的鉆井平臺之一,其中約一半的鉆井平臺已簽約并產生穩定的現金流。隨著海上鉆井市場狀況的改善,一些細分市場的船隊利用率達到約90%,日租金也在不斷提高,確保對‘庫存’鉆井平臺管理和貨幣化的控制權將使我們能夠降低作為Rigco Holding主要債權人的風險,并更好地實現其資產潛力。”
“Rigco Holding成功地進行選擇性資本減少,將使我們掌握主動權,更好地控制Rigco Holding的現金,加快鉆井平臺的貨幣化進程,從而釋放資金,用于減少債務、再投資促進增長和回報股東。計劃成立一個私人基金來管理Rigco Holding的鉆井平臺,將進一步完善這一目標,使我們能夠按照輕資產模式,將這些‘庫存’資產轉化為能帶來管理費收入的基金。”
曾是全球最大鉆井平臺建造商,吉寶企業2022年剝離海工業務轉型輕資產
據了解,吉寶企業創立于1968年,在英國皇家海軍撤離新加坡后,新加坡政府所有的淡馬錫控股在位于丹戎巴葛的吉寶港成立了吉寶船廠(Keppel Shipyard)。1990年代,吉寶企業搬遷到新加坡島西部的裕廊之后開始將業務轉向岸外與海事。2001年,吉寶企業將岸外與海事業務私有化并進行整合,吉寶船廠、吉寶遠東和吉寶新滿利于2002年整合為吉寶岸外與海事集團。
吉寶岸外與海事曾是新加坡乃至全球范圍內最大的海上鉆井平臺建造商之一。早在2014年,吉寶遠東就曾經憑借一年內交付21座海上鉆井平臺的出色業績,擊敗韓國三大船企,獲得吉尼斯頒發的“世界最大海上鉆井平臺建造商”稱號。
然而,隨著海工市場陷入長期低迷,吉寶岸外與海事的鉆井平臺業務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影響吉寶企業發展的一大負擔。特別是在2020年,油價暴跌加上疫情影響,吉寶岸外與海事在2020年上半年出現了8.9億新元的巨額減值損失,直接導致吉寶企業上半年凈虧損5.37億新元,淡馬錫也因此放棄收購吉寶企業的控股股權。
2021年年初,吉寶企業決定對吉寶岸外與海事進行重大轉型重組,徹底退出海上鉆井平臺建造業務,并將重心轉向基礎設施項目和海上可再生能源。同年6月,吉寶企業與勝科海事宣布簽署協議,將進行排他性談判,以期合并吉寶岸外與海事和勝科海事。
2022年4月,吉寶企業與勝科海事正式簽署關于合并的最終協議。吉寶岸外與海事和勝科海事的合并進程在2023年2月完成,同年4月合并后企業將公司名稱從“勝科海事”更名為“海庭(Seatrium Limited)”。
作為合并交易的一部分,吉寶企業在2021年與淡馬錫全資子公司Kyanite Investment Holdings Pte Ltd達成諒解備忘錄,將吉寶岸外與海事遺留的已完工和未完工鉆井平臺打包出售給獨立資產公司Rigco Holding。
通過剝離海工造船業務實現輕資產轉型,吉寶企業顯著改善了業績和財務狀況。2023年,在出售了吉寶岸外與海事之后,吉寶企業的營收同比增長5.2%至69億新元;運營利潤同比激增90.4%,達到11億新元;凈利潤同比增長了四倍,達到了41億新元。
對于此次決定重新取得鉆井平臺控制權,吉寶企業解釋稱,全球鉆井船隊正在迅速老化,加上多年來對新造船的投資不足,情況更加復雜。這一趨勢在自升式鉆井平臺市場尤為明顯,預計未來幾年該市場將出現優質鉆井平臺短缺的情況。
吉寶企業指出,先進鉆井平臺的日益短缺,加上建造新鉆井平臺的成本高、周期長,很可能為上一個建造周期未交付的“庫存”鉆井平臺和剩余閑置鉆井平臺創造有吸引力的機會。這給吉寶企業提供了一個釋放其“庫存”鉆井平臺潛力的絕佳機會,為運營商提供更具成本效益和更快捷的方式,以獲得更多鉆井平臺來滿足其近期鉆探需求。
盡管如此,吉寶企業也強調,公司無意重新涉足近海和船舶業務,不過作為Rigco Holding最大的經濟利益持有者,吉寶企業仍將重點放在“庫存”鉆井平臺的貨幣化上。
2022年以來,油價回升推動海工市場復蘇。截至目前,克拉克森海上指數(涵蓋鉆井平臺、海上輔助船和水下施工船的日費率)已經上漲到了122點,超過之前2008年114點的峰值水平創下歷史新高。今年以來,海上鉆井平臺船隊利用率進一步上升到了88%,其中自升式平臺日租金指數增加4%,半潛式平臺增加7%。
總體而言,克拉克森預計,海上鉆井平臺市場的強勁勢頭還將持續下去,預計市場需求將繼續溫和增長,日租金有望進一步走強,預計到2025年年底鉆井平臺船隊利用率將提高到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