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首個批量內河純電零碳集裝箱船項目簽約啟動
1月18日下午,在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和上海海事局的指導下,浦東新區航運服務辦公室攜手浦東海事局在白蓮涇碼頭“申城之光”號江船上舉辦“打造‘浦東綠色智慧航運生態’合作倡議發布暨首批零碳純電集裝箱船舶簽約儀式”。
會上,上海市首個批量內河純電零碳集裝箱船項目正式落地。中船租賃投融資、漢唐航運營運的20艘純電內河船、未來2+18艘純電江海直達船,以及配套的批量集裝箱式動力電池組、碼頭新能源基礎設施將落戶浦東外高橋保稅區。中國船舶集團、國電投集團、中遠海運集團、上港集團、上汽集團、青山集團成員單位將共同參與項目建設,全部交付后,預計船舶與電池總投資超10億元。
本次簽約的20艘內河+20艘江海直達純電動船,將在黃浦江和外高橋-洋山江海接駁運營,是全國綠色智慧船舶規;瘧玫氖状螄L試,邁出內河純電標準化船型與綠色零碳物流發展新步伐。
據了解,此次簽約的2+18艘120TEU換電集裝箱船試點船型,建成后將投入黃浦江零碳綠色物流航線。中國船舶集團(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第七〇四研究所等將分別負責投融資、研發設計、電力系統集成配套等工作,武昌造船和蕪湖造船廠將承擔船舶建造工作。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上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上海伊控動力系統有限公司將為該項目提供船舶動力電池研發和制造。
該型船總長約80米,型寬12.6米,型深4.1米,采用無艙蓋敞口設計,可裝運10行、4列、3層標準集裝箱。該型船以鋰電池作為主電源,在艉部主甲板上設置了4個移動集裝箱式動力電池單元S-CUBE,配備2個推進器,可以實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有害顆粒物和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船上還配置了七〇四所最新研制的換電式純電動直流綜合電力推進系統,設有3個集裝箱式電源,具備充電與換電兩種工作模式,適應不同碼頭配套條件下使用,單次充換電可實現360公里續航里程;同時,還將搭載新一代綜合智能管控系統,真正實現續航更放心、駕控更舒心、運維更智能,達成“零排放、零污染、低噪音”。
浦東新區協同中船租賃推出行業內首個“船電分離,電池銀行”商業模式,由專業租賃公司、電池廠商、換電運營商和回收綜合利用企業等持有與管理電池,船東按電量支付能源費用,有效解決電動船初期投資較高,基礎設施不完善的痛點,為新能源船舶批量化應用提供創新綜合解決方案。
作為國內首次使用“船電分離、電池銀行”的商業模式,該項目的啟動作為綠色金融與綠色航運“產融結合”發展的新探索,將開啟浦江零碳貨運新篇章。
當前長江流域內河船舶約11.5萬艘,70%超過15年船齡,長江內河與出口新能源船舶發展空間極為廣闊。據行業預測,未來10年全球綠色船舶投資將達1.6萬億美元,綠色技術投資更是高達2.5萬億美元。上海集聚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等船舶設計、建造企業,正積極研發成本收益合理的綠色智慧船舶,綠色船隊規模將逐步拓展。
隨著首批項目的啟動,下階段浦東航運辦將協同政府和市場各類主體,聚焦綠色智慧及全新零碳智慧航運生態鏈發展,積極探索產業鏈創新和重塑。
在本次的簽約中,浦東就積極引入中船租賃(全球最大的非銀行系船舶租賃企業)與上汽集團(中國第二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寧德時代(全球最大的電池制造商)合作的船舶動力電池研發和制造項目,有效彌補產業鏈的薄弱一環。
同時,浦東還加大力度推動綠色智慧產業鏈上下游達成新的合作發展。包括支持動力電池、設計制造、綠色物流、港口基建、船東船管、融資租賃、保險仲裁、海事監管等在內的新能源船舶全產業鏈融合發展。
此外在當天的儀式上,浦東航運辦和浦東海事局,協同綠色低碳產業鏈主體,從動力原料生產、設計、制造、物流、港口服務、船東、船管、融資、保險、仲裁、人才等全產業鏈到政府監管部門、業界專家,推出打造“浦東綠色智慧航運生態”合作倡議書。儀式上,浦東新區航運辦、浦東海事局、中船租賃、上汽時代、BIMCO、AI+海洋科創中心、上海海事大學35家綠色智慧航運產業鏈企業、機構、高校、科研院所,作為第一批實踐者共同參與發布。近100家產業鏈相關企業共同見證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