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心協“綠”!北外灘共建綠色航運共同體
2024-01-22 20:07:56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1月19日,全球船東、低碳燃料供應商、檢測認證、裝備制造和金融機構等五方面龍頭機構將齊聚虹口,共同成立北外灘國際航運綠色發展共同體(圖片來源:上觀)
航運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航運業綠色轉型是大勢所趨。作為中國航運服務企業最集聚、航運產業鏈最完善的區域,上海虹口在推進航運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即將邁出重要一步。1月19日,全球船東、低碳燃料供應商、檢測認證、裝備制造和金融機構等五方面龍頭機構將齊聚虹口,共同成立北外灘國際航運綠色發展共同體(簡稱“共同體”),唱響綠色航運的“上海聲音”。
打造綠色航運產業生態圈
公開數據顯示,國際航運溫室氣體排放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3%。國際海事組織早在2018年通過《IMO船舶溫室氣體減排初步戰略》,并在2023年的減排戰略中提出“在2050年前后使國際航運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在國內,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船舶制造業綠色發展行動綱要(2024—2030年)》提出,到2025年,船舶制造業綠色發展體系初步構建,綠色船舶產品供應能力進一步提升,船用替代燃料和新能源技術應用與國際同步,液化天然氣(LNG)、甲醇等綠色動力船舶國際市場份額超過50%。
近年來,國際航運領域減碳政策陸續落地,碳稅及碳排管理逐漸縮緊,國內外船東紛紛開始建造以甲醇、氨、氫等為綠色替代燃料的船舶。業內專家介紹,目前新燃料在生產裝備、工藝路徑、標準對標和制定及政策風險上還面臨許多挑戰,存在“跨界”的認知屏障,業界亟需可以共享信息、共商合作、共議發展的平臺和向政府、國際組織發聲的渠道。
在此背景下,虹口區以建設“共同體”為抓手,打造船東需求方、能源供應方、檢測認證方、金融支撐方、裝備制造方之間的交流合作平臺,形成綠色航運產業生態圈,匯聚業內資訊,反饋業內需求,達成國際共識,在船舶綠色改造、綠色能源投資銷售、檢測認證等專業領域延鏈升級,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據悉,“共同體”揭牌后,將同步成立“北外灘國際航運綠色發展基地”,首批成員單位包括國際航運公會ICS、中遠海運集團、上港集團、綠色技術銀行、國家綠色發展基金、SCS(美國全球認證服務)、挪威康士伯、中國船級社、挪威船級社等產業鏈各環節的領軍企業和機構。后續,“共同體”將每月根據行業形勢變化和工作需要,由五類成員單位分別牽頭召集提議,聚焦探討航運綠色發展中的問題,形成共識。
打響高端航運服務的“虹口品牌”
當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正處在從“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邁進的關鍵時間節點。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推動“五個中心”聯動發展,加快補齊高端航運服務等方面的短板,提升航運資源全球配置能力。
作為高端航運服務功能的核心承載區,虹口牢牢把握對接北外灘新一輪開發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全面推動北外灘航運產業從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區內聚集了超過4000戶航運企業和近40家功能性機構,涵蓋了船公司、代理服務、航運金融、航運保險、交易經紀、海事仲裁等一整條航運服務產業鏈。為加快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步伐,虹口大力支持航運企業探索綠色低碳、智慧場景的應用場景,在LNG、甲醇、電能等新能源航運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
早在2008年,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在虹口揭牌成立,成為全國首家環境能源類交易平臺。2021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北外灘正式鳴鑼開市。落戶虹口的相關企業機構也是捷報頻傳:上港能源投運中國首艘甲醇加注船,中遠海綠水航運試航全球首制700TEU純電池動力集裝箱船,中太能源下屬子公司交付全球首套散貨船碳捕集系統,中遠海運重工正在建造12艘甲醇雙燃料動力24000TEU的集裝箱船,綠色技術銀行從2024年起每年向馬士基提供5萬噸綠色甲醇。
國際海事仲裁是高端航運服務的重要一環。去年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推進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條例》提出,支持上海仲裁機構在海事海商、航空航運等領域開展專業仲裁服務品牌建設,制定專門仲裁規則,提升仲裁專業化水平。今年1月11日,虹口北外灘多元商事調解中心揭牌成立,虹口區人民政府與上海仲裁委員會在現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滿足境內外民商事主體多元化解決商事糾紛需求的“一站式”法律服務平臺,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下一步,虹口將積極推動航運業數智化、低碳化發展,在構建航運產業服務體系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優化完善全產業鏈航運服務,打造更完備活躍的航運生態體系,進一步擴大虹口在國際航運服務領域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