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航標組織正式成立,中國是成員國
2024-08-27 20:09:02
來源:航運界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航運界網綜合消息,2024年8月22日,國際航標協會(IALA)在法國圣日耳曼萊昂宣布《國際航標組織公約》即日生效。這也意味著,國際航標組織正式成立,成為政府間國際組織。
IALA由技術性協會轉為國際組織標志著全球航標導助航事業進入新紀元。未來在國際航標組織的全新框架下,全球航標導助航領域的國際合作將更加緊密,其在國際海事政策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將得到顯著提升。IALA秘書長Francis Zachariae表示:“這是IALA歷史上的新篇章,將有力推動全球海上航行安全與效率的全面提升。”
IALA建議國家成員和其他負責提供航海輔助設備的機構努力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并實施保護海洋環境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正式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世界資源的影響。此外,考慮到海員的需求、技術的發展以及助航設備管理機構的要求和限制,成立了多個技術委員會,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這些委員會的工作旨在通過出版標準、建議、指南和示范課程,制定共同的最佳做法,確保航海者擁有滿足他們現在和未來需求的航海輔助設備。IALA還鼓勵各國開展合作,協助發展中國家根據有關水道的風險程度建立航標網。
IALA的組織架構是:總部設在法國,下設多個多個機構,包括理事會、會員大會、委員會等。其中,委員會涵蓋工程、環境和保護、航標管理、船舶交通服務、無線電導航、自動識別系統等多個領域。
目前,已有新加坡、挪威、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巴拿馬、荷蘭、英國、加拿大、西班牙、羅馬尼亞、沙特、韓國、法國、丹麥、芬蘭、古巴、斯洛文尼亞、愛爾蘭、瑞典、阿爾巴尼亞、突尼斯、墨西哥、阿曼、德國、中國、葡萄牙、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埃及、巴西、卡塔爾、比利時、土耳其等34個國家批準或加入《國際航標組織公約》成為新組織成員國。
1929年,第一屆國際燈塔大會在英國舉行。這是IALA作為燈塔管理機構協會正式成立之前舉行的五次會議中的第一次。這些會議的目的是就航海輔助設備的技術發展交換意見。1957年,IALA成立,為來自于世界各地區的航標管理當局、生產廠商和咨詢機構提供一個平臺,共同致力于協調全球范圍內航標系統的標準、促進船舶安全和有效的航行、加強海上環境保護。1980年代至1990年代,IALA與國際海事組織(IMO)之間的合作加深,雙方在航運安全和環境保護領域進行協作,共同制定相關標準和指南。IALA參與了多個國際會議,推動了國際航標和燈塔標準化的進程。2014年5月,在拉科魯尼亞召開的第12屆大會上,IALA通過決議,申明轉制為“國際組織(IGO)”最有利于更有效地實現其目標,并決定采取批準通過國際公約的方式盡快實現向這一身份的轉換。2020年2月,在馬來西亞召開了國際航標組織公約外交大會,通過了《國際航標組織公約》。公約外交大會的召開標志著IALA正式開啟向政府間國際組織轉變的法律程序。
IALA將定期召開大會、專題研討會、展覽等活動,推動全球航標技術的交流與合作。自成立以來,IALA已開發出多個重要概念和系統,例如IALA 海上浮標系統 (IALA MBS)、差分全球定位系統 (DGPS)、自動識別系統 (AIS)、甚高頻數據交換系統 (VDES)、發展船舶交通服務 (VTS)。此外,IALA 還發布了 250 多項標準、建議和指南,為提供航海輔助服務和船舶交通服務提供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