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重工與韓國材料科研所合作開發核能及超低溫材料
2月5日,三星重工與韓國科技部下屬的政府資助研究機構韓國材料科學研究所(KIMS) 簽訂了開發核能、超低溫等材料技術的業務協議(MOU)。
根據協議,雙方計劃構建技術交流合作體系,通過共同研究材料及應用技術,推進韓國國內相關產業發展并進軍海外市場。核心合作領域包括熔融鹽反應堆(MSR)材料及制造技術、超低溫材料及應用技術、基于金屬絲(Wire)的電弧送絲增材制造技術(又名電弧3D金屬打印技術;WAAM)等,共同規劃、參與新開發項目,同時相互使用雙方擁有的研發設施及設備。
三星重工表示,熔融鹽反應堆或氫等環保能源要想作為船用動力源實現商用化,必須具備適合運輸、儲存的材料技術。此外,熔融鹽反應堆在使用防腐蝕材料技術以及氫等能源時,必須確保超低溫材料及應用技術。
三星重工代表理事崔成安表示:“如果我們的技術商用化經驗和材料科學研究所的原創技術相結合,就可以開發出引領世界的船舶海工環保革新材料及應用技術。”
韓國材料科學研究所所長崔哲真表示:“我們將與三星重工積極合作,為韓國的材料技術在海外市場上得到認可提供大力支持。”
早在2021年,三星重工就與韓國原子能研究院(KAERI)簽訂了《海洋熔融鹽核反應堆開發及共同研究協議》,開始進軍以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MSR)為基礎的海上浮式核電站以及核動力船舶市場。根據協議,雙方將在MSR要素技術及熱交換器等相關器材開發、海洋核能產品設計及商業模式開發、性能驗證、經濟性評價等方面進行合作。
WAAM術采用焊接電弧作為熱源將金屬絲材熔化,按設定成形路徑在基板上堆積每一層片,層層堆敷直至成形金屬件。2023年,韓國材料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研發了金屬3D打印筆技術,具有能夠在3D空間中沿著焊槍運動的方向自由、連續地打印金屬的優點,能夠在使用焊接技術的3D打印金屬過程中控制熔融金屬的體積,與使用激光的傳統金屬3D打印相比,材料利用率更高,成型效率高,設備成本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