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首季船舶買賣活動斷崖式下跌
2025-04-02 20:19:02
來源:海運圈聚集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根據船舶經紀商最新數據,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買家采取觀望態度,2025年首季船舶買賣活動呈現斷崖式下跌。
希臘船舶經紀公司Allied Shipbroking統計,今年1月至3月間,共有365艘船舶易手,較2024年同期的506艘和2023年的499艘明顯下降。按載重噸計算,同比降幅達30%,實際交易數量則減少28%。該公司形容這一趨勢為“急劇下滑”,反映出市場情緒的明顯趨冷。
克拉克森基于確認成交記錄的數據則顯示,本季度僅達成289筆交易,較上年同期的607筆腰斬。
從船型來看,Allied數據顯示,油輪交易仍相對穩健,一季度成交99艘,低于去年同期的143艘;干散貨船的成交量則從去年的237艘縮減至168艘。其中,海岬型船的交易量大幅下降,盡管市場基本面有所改善,但買賣活動依然不活躍。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一季度,海岬型二手船交易量曾創下自2007年市場繁榮以來的最高季度紀錄。
Allied分析稱,2025年一季度成交船舶平均船齡仍維持在15年左右,顯示出市場對中齡船的持續需求。然而,買家變得更加挑剔,市場情緒的不確定性加劇,尤其是美國擬對中國造船征收新關稅的政策動向,使買家行為出現分化。
“日本造船廠的產品重新獲得青睞,而中國造散貨船需求已顯露遲疑跡象。”Allied分析稱,“中國船東在談判中承受更大壓力,未來該類別船舶的價格基準或將面臨調整。”
克拉克森證券進一步表示,隨著美國考慮對中國造船的船舶加征高達150萬美元的額外港口費用,中、韓、日三國船舶的估值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一直以來,中國建造的船舶價格相較韓國、日本船舶有一定折扣,主要原因在于造船質量、設計和燃油效率的實際及市場認知差異。
克拉克森證券分析師Frode Morkedal團隊指出,“通常情況下,二手市場上中國造船的船舶相較韓國造船的同類產品估值低約相當于1-2年的船齡折扣。具體而言,中國建造的環保型VLCC折價約7%,而非環保型VLCC折價接近10%。”
如果未來非中國造船的船舶在美國市場占據優勢,克拉克森認為這一價差可能會進一步擴大:“盡管市場尚未形成明確共識,但我們不排除折價幅度可能擴大至12%至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