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中遠海運重工修理改裝業務實現首季開門紅
在2025年第一季度,廣東中遠海運重工以"起步即沖刺"的奮斗姿態,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截至3月31日,累計完成51艘船舶修理工程,其中2月份單月產值再次突破,3月中旬完成特涂船“阿倫達爾”輪順利開航;3月下旬順利完成臺灣陽明公司“卓明”輪脫硫安裝及試航。這組躍動的數字,標志著廣東中遠海運重工船舶修理改裝業務2025年實現首季“開門紅”。
生產攻堅:春潮涌動中的“硬核答卷”
走進廣東中遠海運重工修船基地,碼頭克令吊忙碌不停,車間里焊花飛濺如星,工人們穿梭在船塢與碼頭之間,構成一幅生機勃發的春日奮進圖。正進行外板超高壓水除銹的“蓋貝”輪總管說:“我們通過機器人在船舶碼頭階段完成大面積除銹,可以節省至少24小時塢期”。
面對密集訂單,修船事業部實施"三色預警"動態管理,對船舶進廠、塢期控制、船舶修期等建立分級響應機制。在油船特涂項目“阿倫達爾”輪開工初期,恰逢春節臨近,項目團隊提前24小時完成輸入性風險源辨識和安全基礎工作的有效落實,船東代表對船廠的優質服務和高效率給予充分肯定。散貨船“佳麗”輪在沒有船東代表在廠的情況下,項目組主動與船員保持積極溝通,用實際行動踐行“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
管理賦能:提質增效的"關鍵落子"
在年初題為“拼搏新賽道,勇攀新業績,奮勇開創廣東重工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總經理工作報告中,提出持續做強、做優、做大修理改裝業務及加快推進“三化”建設,構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明確要求。提質增效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全體修船系統員工的行動指南。廣東中遠海運重工以價值創造為導向,構建起覆蓋全業務鏈的精細化管理體系。隨著“211工程”的推行,“塢期就是生命線”、“碼頭就是流水線”的理念在每個項目中得到貫徹落實。
在數字化轉型升級方面,企業打造的智能修船平臺實現修船可視化管控。采用物聯網設備信息技術手段,自動實時采集并匯總項目信息數據,管理人員可隨時調取船舶修理進度、資源消耗等關鍵信息。某散貨船船東通過廠手機APP查看施工日報時感慨:"這種透明化管理讓我們對合作充滿信心。"
船舶修理智能管控平臺
市場開拓:雙循環格局下的"破浪前行"
在國際修船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的背景下,市場經營團隊敏銳捕捉“雙循環”發展機遇。一方面深耕傳統市場,一季度完成多個新客戶修理改裝合同簽訂和落地;另一方面繼續探究新能源技術突破,穩步推進綠色改裝新項目,實現清潔能源船舶修理技術突破。經營數據顯示,一季度高附加值修理改裝業務占比高,其中脫硫塔改裝、油輪貨油艙特涂及大型鋼結構修理等項目貢獻率突出。立足大灣區建設,廣東中遠海運重工主動對接區域發展規劃,全力打造油化船修理改裝一站式服務基地,積極開辟和引領船舶綠色能源技術改造,將綠色發展理念深植于心,破浪前行。
黨建引領:紅色引擎驅動"向海圖強"
成績單的背后,躍動著黨建引領的強勁脈搏。在“黨建領航、融合發展”的統一部署下,廣東中遠海運重工積極深入開展項目黨建活動,將“黨旗飄揚在一線”。
在大型修理改裝項目“宋卡”輪成立黨員突擊隊,攻克“生活區”各類系統改造技術難關;開展“黨建+項目成本管控”主題黨日活動,梳理項目成本結算難點和堵點,確保項目完工后各項目成本高效、合理、合規結算歸集。
除此之外,修船系統各黨支部開展各類支部活動同樣“遍地開花”,形式多樣:飛龍山浮塢和遠洋二號塢升級改造,保障部和服務車間黨支部聯合成立攻關小組,攻堅克難,效果顯著;遠洋二號塢移塢疏浚項目,服務車間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帶頭履職盡責,起到積極模范帶頭作用。廠區隨處可見的“黨員責任區”標牌見證著紅色力量的凝聚。
向春而行:錨定全年目標的"奮進姿態"
站在首季"開門紅"的新起點,廣東中遠海運重工上下正以"滿弓勁發"之勢向全年目標沖刺。農歷新年伊始,修船系統訂單持續不斷,3月初同時在廠船舶達到28艘,生產負荷“拉滿”,泊位、塢期等持續收緊。根據年度工作計劃,修船系統將繼續重點推進“三化”建設,包括“船舶修理智能管控平臺”的持續搭建,智能車間改造,引進自動化噴涂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加強為油化船修理改裝及新能源船舶維修提供專業化全流程服務。二月中旬,全修船系統專題部署會議暨管理提升專題會順利召開,旨在深入貫徹2025年工作會精神。針對會上列定的各項任務指標,全體干部員工將以“強執行,嚴考核”的要求和“奮發有為”的姿態,向全年任務總目標邁進!
珠江潮涌,千帆競發。廣東中遠海運重工正以首季“開門紅”為序章,在建設世界一流船舶修造企業的航程中破浪前行。當春日的朝陽灑向忙碌的修船碼頭,那此起彼伏的機器轟鳴聲,恰似奮進者最激昂的樂章,奏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