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購17艘船!海通發展業績暴漲
2025-03-20 19:32:26
來源:海運圈聚焦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2024年,中國民營干散貨船東福建海通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通發展”,證券代碼:603162 )憑借敏銳的市場判斷、快速擴張的運力規模和高效的管理策略,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
報告期內,海通發展實現營業收入36.59億元,同比增長114.5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49億元,同比增加196.70%。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58.38億元,較上年期末增長28.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41.19億元,較上年期末增長13.28%。
翻開海通發展財報,兩組數據尤為醒目:全年新增17艘干散貨船,控制運力達377萬載重噸;超靈便型船日均TCE達16,331美元,較市場均價溢價20%。
前者是公司戰略布局的具象化呈現,展現了其通過規模效應提升市場話語權的決心;后者則是經營藝術的完美演繹,凸顯了公司在精細化管理和市場洞察力上的深厚積淀。
運力規模是航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2024年,海通發展從最初專注于超靈便型散貨船,逐步拓展至涵蓋超靈便型、巴拿馬型、好望角型等全船型運營以提升公司在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截至報告期末,海通發展自營干散貨船舶 48 艘(其中自有船舶 46 艘、光租船舶 2 艘),油船 3艘,長租干散貨船舶(使用運力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14 艘。
經營方面,海通發展“內外雙開花”。境外,緊跟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航線網絡遍及境內沿海及全球 80 余個國家和地區 300 余個港口;境內,在“貨-船-港-油”四位一體戰略驅動下,持續擴大市場占有率。
報告期內全球經濟溫和復蘇,貿易需求總體上升,同時,在紅海局勢緊張、巴拿馬運河干旱及俄 烏沖突等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航運市場景氣度回升,干散貨運價中樞上移,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均值同比上升 27.36%。得益于此,海通發展境外營收同比增長 144.27%。
盡管國內沿海干散貨運輸市場前三季度總體震蕩低位運行,但第四季度隨著迎峰度冬的影響,下游電力市場進入消費旺季。在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利好刺激下,工業生產形勢有所好轉,沿海煤炭運價波動上行,中國沿海煤炭運價指數秦皇島-張家港 (4-5 萬 DWT)均值 25.84 元/噸,同比上升 4.57%。海通發展積極開展外租船業務,境內程租業務貨運量超 3,500 萬噸,同比大幅增長超過 30%,帶動境內收入同比增長 37.85%。
海通發展表示,未來,公司將持續推進數智化轉型,引入人工智能和實現大模型的本地部署,賦能公司智慧航運高質量發展。借助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政策紅利,依托福建海洋經濟的戰略布局以及“向海而興”的區位優勢,公司將構建覆蓋國內沿海及國際遠洋的干散貨航運網絡,積極響應國家“海洋強國”戰略,通過航線布局助力海洋經濟對外開放,同時聚焦海洋生態保護,在船舶污染防治、岸電系統改造等領域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將現代航運企業建設與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深度融合,持續助推福建省打造東南沿海海洋經濟高地。
在靚麗業績背后,海通發展也正積極推進數字轉型。其圍繞圍繞戰略定位,聚焦管理提升與資源整合,積極探索“信息化+航運”的創新路徑,通過對外合作建設信息化平臺與自建平臺相結合的方式,圍繞船舶精細化管理、船舶安全管理、流程自動化、產業協同平臺及一體化管理,推動航運業務智能化升級。
在海運圈聚焦看來,海通發展的2024年業績增長,既得益于市場回暖的順風,更依賴于公司精準的戰略布局和高效的執行能力。運力擴張的精準節奏、數字化管理的深度滲透、全球化網絡的高效協同,共同構筑了公司在復雜市場環境中的結構性優勢。
展望未來,全球航運市場仍將面臨地緣政治、能源轉型、供應鏈重構等多重變量的沖擊,行業的波動性或將進一步加劇。但海通發展的實踐揭示了一條清晰的路徑:通過精細化運營提升資產效率,通過動態運力調整捕捉市場機遇,通過技術創新優化成本結構,企業完全可以在不確定性中錨定確定性,將行業的周期性挑戰轉化為自身成長的階梯。這種能力,正是現代航運企業從“規模競爭”邁向“價值競爭”的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