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國船東在華取消21艘船訂單
2008-08-17 10:57:59
來源:本站原創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據法國里昂證券(CLSA)剛公布的一份中國造船業經濟分析報告中,引述中國零售研究(CRR)對中國造船企業的調查顯示,造船取消訂單情況已經逐漸在經濟大環境轉變中浮現出來,上半年不完全統計,已經有外國船東在中國取消21艘船訂單,其中確認10艘船來自19個船塢,涉及約130萬載重噸。
CRR是CLSA下屬一個專門研究中國商品零售情況與市場的部門,據它們發表調研結果,可以看出,為了準確掌握中國造船業的最新情況和經濟運行數據,該部門不惜動用不少人力、物力和依靠查找網站,通過電話訪問和行業團社聯系,逐步搜集、印證有關數據。報告稱CRR訪問了中國內地13個城市的19家船廠的經理,并與他們接觸對話,增強了CLSA對中國運輸造船業認識和看法,即貨柜船早已存在著供應過剩。且這種情況正逐漸蔓延到乾散貨船領域。
綜合情況顯示,上述19家船企,2007年的造船能力是900萬載重噸,出口量在700萬載重噸,上述資料來源于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CANSI),占中國2007年總出口船舶的38.6%。
成本高導致取消訂單
報告稱還訪問了地方13個城市的12個船東協會,根據受訪船企經理反映情況,目前面對造船訂單取消或延期交貨,主要是生產成本過高所致,勞工成本今年升幅在18%,鋼板價年升幅達到51%,至于其它采購設備物料包括船主機,年升幅亦已上升至24%。福州一家國營船企的經理表示,原材料上升速度太快,去年鋼材價每噸5000元人民幣(下同),但今天已上升至8000元,特殊鋼材今年已上升至逾1萬元。這批經理還埋怨,匯率的明顯調整,令出口利潤幾乎被吞噬。
據9個城市的地方船東協會收集數字,在21艘被取消訂單船舶中,其中10艘來自于上述城市的19個船塢,民營船企影響明顯,國營或合資船企影響輕松,上半年取消訂單共130載重噸中,約占上述9城市總造船能力10%。
被取消全屬乾散貨船
從細分被取消訂單中,全部是乾散貨船,其中13艘是靈便型,由8000至35000載重噸不等,另有2艘屬于58000載重噸,其余的是較大型船、貨柜船、滾裝船,累積三季度取消訂單船,其中9艘是乾散貨船、3艘貨柜船、4艘運砂船,全部屬于海外船東。
另外,在21艘船被取消訂單中,11艘有明確船東名字,主要是融資或支付上有困難,其它由船企自身主動取消,原因是生產成本高升或生產上遇到瓶頸等問題。
在受訪的船企經理中,占74%被訪者表示,若訂單取消發生在明年,事件比較容易應付,他們相信新訂單會陸續有來,填補失去訂單。
在受訪19個船企15名經理表示,不擔心新訂單。即使有小部分訂單取消,亦不急于另尋新客戶補充,反而會考慮另類客戶,這批民營船企稱今年上半年訂單升幅在5至30%之間。
不影響整體造船行業
對于CRR搜集資料,CLSA兩名分析員羅拔.布魯斯和詹姆.簡認為,現階段中國船企訂單取消或延遲交貨并不明顯,甚至不足以改變全球造船周期的趨勢。
報告指原材料、勞工成本上升,但近期船價升幅并未足以覆蓋上升的成本,而延遲交船只在小型船舶,并不影響整體造船行業或者航運業。在貨柜船方面,報告稱中國船企并無發生訂單取消或延期交貨情況,但由于需求受到壓抑,造船能力過,F象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