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建成:以貨促運 港興船旺
2009-06-01 09:08:08
來源:國際船舶網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有豐富投資與經營管理經驗的本地船東董建成,日前在理大海運論壇上,終于按捺不住內心多年來的郁結,講出船東參與貨柜碼頭投資與營運的新構思,有令人不吐不快之感。 盡管他只是以寥寥數行字,概述了新思維與經營模式的一個框架,但了解本港貨柜碼頭營運發展的行業人士心里都明白,董建成對拖延長達13年的本港10號貨柜碼頭的未來發展方向與模式,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新模式。而這種模式早已在主要樞紐港或內地港口雷厲風行,被地方政府、港務機構認真貫徹執行,甚至發揚光大,臺灣高雄港是其中一個典范;美國洛杉磯、長灘港更是如是,歐洲鹿特丹港亦步亦趨。 董建成提出「以貨促運、港興船旺」的思想,核心價值在于「可持續發展」這個戰略上,其實質是為一地港口碼頭注入新元素,從根本上搞好、搞活市場,為傳統以等貨上門,由財團投資充當碼頭營運商的老舊模式,樹立一個新的樣板,增添了新活力。 經營港口,碼頭營運商、船公司都是貿易供應鏈上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但兩者相比,前者服務對象是船公司,后者服務對象是付貨人,以貨量帶動,促進航運與碼頭營運的互動關鍵,沒有「貨」這個大前提,上述兩大行業都沒有生存的可能。因此樹立對貨的重視;重新認識貨、貨源、貨流與供應鏈之關系,并不是船公司一家之見,碼頭營運商同樣有必要溫故知新。 處于經濟循環高增長周期之時,相對來說,對貨的重新認識其重要性并不迫切,一旦經濟周期處于低潮或徘徊在谷底之時,一地港口能夠「留得住」貨或貿易供應鏈主要組成部分運作本地化,對于一地港口保持實力與競爭力就顯得彌足珍貴。董建成提出這種新想法,就是對經濟高低潮變化,港口碼頭如何「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新的詮釋,難道不值得特區政府深思、研究嗎? |
來源:大公報2009-6-1 作者: |
標簽: 董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