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波:南北兩大集團重組時機未到
2012-08-09 16:36:29 來源:中國廣播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雖時值盛夏,造船業卻依然在經歷“寒冬”的考驗。中國船舶行業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造船業的新訂單同比下降了50.3%,形勢不容樂觀。
造船業下滑的主因是什么?行業走出冰河期又將在何時?為此,中央臺記者郭淼采訪了中船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孫波。
7-8月的秦皇島港本該是一年中最忙的月份,這個中國“煤炭運輸第一大港”往年到了這個時候早已開始“迎峰度夏”,每天至少有五六十艘船等著辦理裝船手續,忙得工作人員“腳打后腦勺”。而現在,孫波打趣的說:工作人員可以坐下來喝喝茶、休息休息了。
孫波:我們進口礦石量、進口煤的產量也在大幅下降,比如說,原來秦皇島的煤碼頭,是100艘船在等一個船位,現在整個船位都是空的,在等著船。沒有興趣訂單,就沒有新造船廠的機會,這也是造船下降的主要原因。
盡管對今年造船業將要遭遇的窘境早有預估,但孫波拋出的一連串數據,還是讓人們在酷暑中感到了陣陣冷意。
孫波:根據克拉克松公司統計,上半年全球新接訂單2091載重噸,同比下降59.5%,處于相當低的水平。根據我國船舶行業協會統計,上半年我國新接船舶訂單同比下降50.3%,形勢相當不樂觀。
對于國內遭遇新接船舶訂單同比下降一半以上的“生死劫”,孫波認為,與世界經濟遲遲難以復蘇,歐債危機尚未解決息息相關。
孫波:歐債危機使世界銀行業受到重創,特別是德國、法國一些國家,占我們世界貸款相當大比例的銀行,在這一輪的危機中受到的影響,使一些有投資打算,想要造船的船東的貸款受到了很大的制約。這也是船舶訂單下降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中日韓三大造船國家接單量歷來在世界造船業占據主導地位。最新商務部數據顯示:7月份國內、國外新接船舶訂單數量延續分化態勢。其中,7月份我國國內船舶行業新接訂單量出現大幅減少,而國外船舶行業新接訂單量則有所回升。究其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國船舶行業訂單仍以低附加值的船舶為主,尤其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居多,高附加值船型較少。孫波分析說:也因如此,此次的危機中,中國船企相對日韓失去不少機會。
孫波:在去年世界整個訂單中有一個高技術附加值船舶訂單的反彈,包括LNG船舶,包括一些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舶,包括海洋石油工程的鉆井船(船型 船廠 買賣)等等,但是由于我國船舶行業在這種高新技術領域的船市場占有率不是很大,因此在這輪搶占訂單中,中國造船業處于一個劣勢。由于我們高新技術研發不足,使我們兩高市場占有比較低下,造成我們去年和今年船舶新訂單收獲甚少。
在如此嚴峻形勢下,業內人士認為,行業洗牌不可避免。預計未來2~3年內將有大量中小船企被淘汰。這些船企多數投資不多、設施簡陋,他們在造船業興盛期盲目進入,占整個造船行業的50%左右。而作為國家隊的中船重工是否有意出手兼并重組一批中小企業從而壯大自己呢?孫波給的是否定的答案。
孫波:沒有訂單,沒有需求。盡管我們南北兩大集團的國家隊想要重組,但應該說信心不足,興趣不大,顯然現在不是時機。至少中船重工尚無兼并和整合一些地方船廠的打算。
面對一度引以為豪的“黃金產業”,孫波表示:未來或將有3-4年的時間才能結束整個造船業的“冰河期”,迎來復蘇的曙光。
孫波:明年不行、后年也不行,我預計要三到四年可能會看到復蘇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