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L Comfort”號斷裂原因調查
2013-07-30 16:36:28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商船三井的“MOL Comfort”號斷裂后,引起輿論嘩然,人們好奇事故的原因以及索賠情況,也只有把事故原因弄清楚,保險公司才能跟進賠付。只是距6月17日 “MOL Comfort ”號于印度洋船體斷裂事故已有一個多月,有關事故發生的原因至今沒有明確的官方說法,但目前主要矛頭指向“MOL Comfort”號使用的高張力鋼。
高張力鋼成主要“嫌犯”
據悉,高張力鋼以成型性好、強度高等優點頗受造船廠歡迎,而日本制造高張力鋼的技術世界領先。高張力鋼曾是制造深海潛艇的一種成熟型鋼材,理論上能使船的縱向強度提高20%。
2004年商船三井首次訂造包括“MOL Comfort”在內的12艘大于7500TEU的MOL-C型船,并于2007-2011年陸續接收,“MOL Comfort”號由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于2008年完成交付。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是日本首批為集裝箱船采用高張力鋼的造船廠,該系列船中有6艘率先使用高張力鋼,而“MOL Comfort”號正是其中之一。
由于這起海上事故是迄今較大的一起集裝箱船海難事故,航運業界迫切希望知道事故的原因,以防止同類型船重蹈覆轍。有關事故的原因目前暫無定論,但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究竟是大浪毀船還是高張力鋼毀船。
支持大浪毀船觀點的專家認為,海上出現大浪托空的現象,不論是什么鋼材制造的船,都得腰斬。根據商船三井官方聲明,事故發生時印度洋海域正面臨糟糕的氣候,大型構件的承力非常講究,因為自身太重,如果船被大海浪托空,自身結構根本無法承擔千萬噸的重量,就會自行折斷。
大浪托空對船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相關專家拿魚雷做比喻:“魚雷最拿手的本事,就是在距離船底十幾米水下爆炸,用爆炸巨大的氣泡擱空把船托起來,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船會立即托空彎折或直接腰斬。”
反大浪毀船論者表示:“雖然印度洋的氣候狀況惡劣,但高張力鋼的強度對付6米高的強浪理論上是綽綽有余的,這一材料主要用于建造潛水艇。在造船領域中,“MOL Comfort”號 是日本最早采用高張力鋼建造的大型集裝箱船,這艘船可謂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今船裂,極可能是高張力鋼帶來的副作用。此外焊接與后期保養也可能存在問題。”據商船三井內部工作人員透露,目前公司正對同系列的船舶進行加固。
對于這次事故,也有業內人士將矛頭直接指向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認為其缺乏建造集裝箱船的經驗。作為日本造船業翹楚,被質問缺乏經驗聽來有些可笑,因此難免被懷疑是同行因嫉妒而乘機污蔑。但經記者調查發現,此質問也并非空穴來風。
事實上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以打造艦船為主,2003年才重啟集裝箱造船業務。重啟之初該廠只能接到2500TEU中小型船訂單,在重啟集裝箱造船業務的第二年,船廠卻迎來了“勇敢”的大客戶,商船三井帶著12艘7500TEU型船訂單來找船廠洽談,而這次出事的“MOL Comfort”號正是該大訂單中的一艘,如今發生意外,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難免被炮轟“經驗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