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舷內外 > 正文

上海需彌補航運中心軟實力短板
2013-05-09 16:30:29   來源:上海航運交易所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據彭博社最新消息,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上海港已不再滿足于處理箱量多于其它港口,而是旨在于2020年前打造一個集船舶保險、航運經紀和航運金融于一身的世界頂級航運中心大港。然而,當下的上海港與亞洲地區其它航運中心相比,的確在航運服務和市場自由度上存在不小的差距,且短時間內彌補這些短板絕非易事。

盡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20余年成績斐然,但在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營商便利指數”(Ease of Doing Business Index)榜上排名仍位列91位,而香港地區和新加坡則名列前茅。部分市場人士認為,究其原因是上海沒有推行有如新加坡和香港那樣的有利政策。上海與這兩大自由港展開競爭意義非凡,因為眾多跨國公司習慣在每個時區設立一個地區總部。

多數政府部門發展航運服務業并非為了名揚四海,而是創造就業機會。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統計數據,英國盡管不再是船東的大本營,但2011年海事服務業為其帶來了262,700個工作崗位,實現收入138億英鎊(約合215億美元)。

然而,上海并非香港這樣的特別行政區,亦非新加坡這樣的城市國家,相較其他港口,上海在監管靈活性上存在限制。因此,上海不得不收住正步,劍走偏鋒--采取“錯位競爭”策略,不與其他地區性航運中心展開直接競爭,但上海在航運服務業領域里仍可與香港和新加坡攜起手來,展開多領域的深度合作。

另外,上海港可以通過港口升級,加大可供超大尺寸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停泊的泊位建設,迎接全球與日俱增的巨無霸。此外,上海港還可以加強水道改造以及輔助物流發展,以幫助大型集裝箱船的引航靠泊。

與此同時,航運人才培養也是政府部門的關注重點。上海已經建成涵蓋高中、職校、大學以及社會教育機構在內的多層次整套海事教育體系。然而,中國改革不深入,海事教育就缺乏再前進的動力。

最后,上海作為地方政府可以在醫療、住房以及稅收小幅調整上做文章以釋放航運服務業的發展活力,當然這需要中央政府的強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