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市觀察 > 正文

集運業:困境待解盼良性競爭
2013-03-26 17:02:18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

馬士基航運華北區總裁方雪剛

上一輪以“中國制造”的巨量產品出口所帶來的集裝箱航運業(集運業)集體性的“勝利狂歡”仍然歷歷在目,不過幾年光景,在經濟危機、運力過剩的雙重夾擊下,集運業已然被一片愁云慘霧所籠罩。能有盈利的班輪公司受到萬般歆羨,更多的班輪公司還在虧損泥潭旁徘徊,有的甚至已經深陷其中。

近日,記者專訪馬士基航運華北區總裁方雪剛,他從華北地區經濟發展的現狀出發,向記者闡述了華北地區港口間的良性競爭,判斷說中國產業北移的趨勢并不明顯。對于當前行業面臨的困境,他認為,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班輪公司自律,下決心控制運力,不搞惡性競爭;需要精準的眼光,看到市場潛在的機會,比如說提前布局未來中國進口增幅迅猛之勢。

華北港口競爭良性居多

自2008年開始,馬士基航運對亞洲業務和管理架構進行梳理,其中對中國區業務和管理結構做了大調整,位于青島、上海、廈門、廣州、深圳和香港的六個區域總部整合為華東、華北、華南三大片區,原來隸屬于總部的銷售與運營權下放至三大片區總部。

去年11月,來自中國的方雪剛成為馬士基航運華北區新任總裁,管理著這片有著無限發展潛力的地區。目前,華北地區有人口5億多,占全國比例42%;GDP為3.32萬億美元,占全國比例43%;土地面積51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比例53%.

華北地區的主要沿海港口集中于渤海灣,其中最為重要的三個港口是青島港、大連港和天津港。根據公開的數據,去年,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450萬TEU,同比增長11.36%;大連港完成806.4萬TEU,同比增長25.9%;天津港完成1230萬TEU,同比增長6.15%.同期,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增幅為2.49%,深圳港增幅僅為1.64%,足見渤海灣港口增勢迅猛。

馬士基航運在華北地區主要掛靠港口也是上述三港,目前投入運營的最大船舶已經超過1萬TEU.去年11月15日,馬士基航運成為青島港第一個貨量過100萬TEU的班輪公司。自1993年在青島港開辟航線以來,馬士基航運從在青島港只有1條支線,發展到每周航線達到11條,這也是所有外資班輪公司在青島設置航線最多的。

馬士基航運華北區總部設在青島,談及是否更加看好青島港的發展,方雪剛表示,北方三港覆蓋的腹地不同,對于馬士基航運而言都非常重要。天津港覆蓋京津地區,包括內陸的陜西等省份,濱海新區也是“十二五”規劃中重要發展的區域,是中國發展的三大地區引擎之一;大連港覆蓋東北市場,東北地區是重要的重工業和農產品的出口基地;青島港主要涵蓋山東半島地區,經濟比較活躍。“三港之間肯定會有競爭,但在我看來這是良性的競爭。希望馬士基航運在這三個港口都能得到更好發展,并獲得領先的市場份額。”

馬士基航運于2011年10月在亞歐航線上推出的“天天馬士基”服務目前并未覆蓋華北港口。方雪剛坦言,由于“天天馬士基”服務是整體的航線網絡設計,有著嚴格的運輸時間承諾,局限了這一服務不能涵蓋所有的港口。他表示:“隨著需求的增加,‘天天馬士基’服務網絡也許會擴充,會增加掛靠華北港口。但是,即使‘天天馬士基’服務沒有覆蓋到華北港口,華北的客戶依然也會從‘天天馬士基’服務中受益。因為其倡導100%準班率的理念備受青睞,馬士基航運可能會通過不同方式將這一理念推廣至更多的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