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在中國訂造142船舶大單之謎
2013-06-28 16:29:20 來源:中國航務周刊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據新華網報道,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希臘經貿論壇”上,希臘船東與中國造船企業簽署了142艘新造船的協議。媒體援引希臘海運部長科斯蒂斯·穆蘇魯利斯的話說,“此次142艘新船訂單,相當于希臘船東近期全球新船訂單的六成以上。”
隨后,這一消息被多家媒體爭相轉載引申,多數評論認為這是希臘船東在漸次發力后,借中希加強合作背景的集體爆發,而鮮有對這一在目前市場下有些突兀的天量訂單的懷疑。在此之前,希臘船東的造船勢頭也已經開始有所抬頭。希臘經紀公司Golden Destiny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經報道的希臘船東新造船訂單數量為41艘,與去年同期的31艘相比,增長超過30%。而自2012年開始,中國各大船廠的新訂單量持續下跌,最慘淡時已跌至7年來的最低點。對急需訂單的中國船廠來說,142艘訂單無疑是重大利好消息。但疑點也正在于,這一訂單規模實在是過于巨大,已經超出了目前市場的想象力,而更關鍵的疑點是,對于相關訂單究竟花落誰家,具體什么船型,穆蘇魯利斯并不愿意透露。
“142艘新訂單?我們并沒有聽到這樣的消息。是以前訂單的加總?還是新聞的誤讀?”面對142訂單,上海外高橋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琦很是意外。這家與希臘船東保持著長期合作關系的船廠,對這一大單似乎并不知情。王琦表示:“近年來,我們船廠接收希臘船東的訂單呈穩步上升趨勢,今年并沒有出現訂單激增的狀況,預計全年訂單數量也不會出現跳躍式增長。”在記者隨后與江浙地區一些船廠的溝通中,142訂單的下落依然無解。
為核實消息的真實性,記者與最先報道此消息的新華網記者吳宇取得了聯系。據其介紹,142訂單的消息是由穆蘇魯利斯對外公布的。隨后,他與穆蘇魯利斯進行過面對面的交流,但對方并沒有提及訂單合作方——希臘船東和中國造船廠的具體名單。穆蘇魯利斯僅表示:“這些訂單是4月份剛剛達成的,稱得上規模很大的訂單。”除此之外,穆蘇魯利斯始終不愿提及142訂單究竟下在哪些船廠。
另類注解
盡管一次性拋出142艘大單有些可疑,但希臘船東在全球范圍內一貫搶眼的造船勁頭,似乎也顯示出142訂單“事出有因”。
“雖然歐債危機搞垮了歐洲經濟,世界經濟難有作為,航運市場也未見好轉,但希臘船東在2008年之前賺足了錢,更何況當前船舶價格見底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在他們看來,此時投資造船是個不錯的選擇。”早前與希臘幾大船東有過接觸的大連海事大學教授張衛國表示。
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船廠新造一艘好望角型船的價格約為4600萬美元,基本為國際金融危機前的一半。除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外,超大型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新造價位也有所下降,馬士基航運2011年訂造1.8萬TEU集裝箱船的價格為1.9億美元,而今年中海集運訂造同類型船舶的價格約為1.3億美元,降幅超過30%。
對于希臘船東在目前的形勢下逆勢造船,王琦認為:“眼下造船性價比頗高,且造船價格繼續下探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希臘船東此時選擇造船很正常。”希臘當地船舶經紀人也表示,由于2012年國際市場的船價已下降為近10年來的最低,因此,希臘船東才頻頻出手抄底,以低價擴大船隊運力。
擁有重金,較低的造船價格,給了希臘船東頻頻出手的底氣,那么“142”有沒有可能呢?有船東表示,“一次性下142艘的大單,未免太過搶眼。”王琦也從外高橋船廠(位置 評論 新聞)往年獲得希臘船東訂單的份額方面,再次表示了對142訂單的不解。“與我們有長期合作關系的船東都是希臘比較傳統的船東,從近幾年的造船情況來看,訂單相對比較穩定。而且我們船廠基本承接了希臘船東在華造船規模的三分之一,所以如今出現這么大規模的訂單著實令人費解。”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從另外一個角度,提出了142訂單的另類注解。“希臘船東如今造船可以說是比較理性的,他們有足夠的儲備逢低建倉,這也符合他們一貫的做法。如果說這個數字是近兩年來希臘船東在華造船數量加總的話,還是比較可信的。”
謎團之外
其實,中國船廠與希臘船東的合作已經延續多年。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中國造船企業已為希臘船東建造了900余艘新船,總金額約500億美元。2010年,中國為希臘船東提供了一項50億美元的船舶基金,鼓勵希臘船東到中國訂造船舶。近日,中國進出口銀行又分別與希臘戴安娜航運公司簽署貸款協議,與希臘安吉里庫西斯航運公司簽署貸款承諾,與希臘迪納伽斯航運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用于支持上述三家希臘船東在我國船廠采購包括LNG船在內的高端船型。
與船廠等方面的信息不同,政策性銀行的動作,似乎從金融支持的角度顯示出142訂單落地的可能性。穆蘇魯利斯之前也曾表示,“將造船重點放在中國,說明中國相關造船企業的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升,中國船舶的性價比在國際經濟低潮中更具誘惑力,同時也是希、中兩國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大力支持的結果。”
不過,在部分金融人士看來,盡管有金融機構的支持,但希臘船東不會不顧及運力供需失衡的嚴峻現狀,“142”仍顯得過于“瘋狂”。“與經濟危機前比較,目前希臘船東在中國的造船力度已有一定程度的收縮,供需失衡的現實制約了希臘船東擴充運力的沖動,他們不會不顧市場現狀盲目造船的。”中國進出口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外,就金融機構支持的力度,上述金融人士還向記者透露,中國金融機構選擇放貸的對象,一般都是希臘排名較為靠前,且有著良好信譽和資質的船東,不會為了支持其在中國造船而降低放貸資質。除此之外,中國金融機構對希臘船東的貸款均依照正常的商業操作規范,不存在其他優惠條件。對此說法,也可從相關數據得到佐證。截至今年4月份,中國進出口銀行共向希臘船東提供貸款總額為3.5億美元,并未出現貸款規模大幅度增長的現象。
至此,穆蘇魯利斯口中的142訂單,似乎并沒有找到確切的佐證,疑問點多多,但如果僅僅是從還未確定船廠的角度來理解,拋開媒體誤讀的一面,是否也會有,未來一段時間訂單坐實的可能?因為穆蘇魯利斯并沒有明確船舶種類和具體船型,而包括LNG等船舶在內的未來的需求,仍被大多數分析機構所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