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動力船市場迎來“春天”
2013-07-01 16:38:47 來源:中國水運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百億市場待啟
近三年來,在交通部海事局等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我國已在部分內河流域開展了LNG動力船舶試點工作。高慧君表示,按照試點所要求的“船齡7年以下、技術條件好的船舶”這一標準測算,我國內河約有3萬艘船只符合改造條件。
據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管理學院教授唐麗敏介紹,目前LNG動力船改造的技術不同,成本也不一,根據船的噸位、船齡、行駛流域不同而有所差異。業內人士認為,最低成本可在100-200萬元之間,若按照上述改造計劃推算,未來幾年,我國LNG動力船的改造市場空間將至少達到300-600億元。
在此基礎上,LNG動力船新建市場也將成為未來增量。交通部水運科學院預計,2017-2020年我國將累計新建內河船舶約1.2-1.4萬艘,若其中70%采用LNG燃料作為動力,大約有1萬艘新建LNG動力船。此外,2020年沿海新造船舶中也有約300-400艘有望使用LNG燃料。
“船的壽命比車長,加氣量大,且新建、改造的投資成本更高,一旦該市場空間打開,規模相當可觀。”瑞銀證券的分析師指出,如果未來政策層面的制約能夠打開,預計LNG動力船市場將迎來快速增長期。
“在目前的政策進程下,我們預計,未來1-2年是LNG動力船市場的穩定增長期,3-5年后將進入爆發期。與車比,船的市場規模更大、潛力更大,屆時,船東、發動機制造商、加氣站、技術服務商等都將獲益。”國內一家清潔能源產業投資公司的投行經理預測道。
業內人士認為,LNG動力船市場的打開將給LNG產業鏈蛋糕注入一塊巨大增量,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也將獲得動力:一是船主即總包商;二是船只發動機改造商;三是船用LNG氣瓶供應商。
天然氣漲價束縛
在政策傾斜,市場明朗等諸多利好因素的推動下,天然氣漲價、加氣站建設難等問題卻在另一方面束縛著LNG動力船市場大展拳腳。
“現在對LNG船市場的最大擔憂是氣價問題。一旦氣價對比油價上漲到一定程度,LNG車、船就沒有經濟性了。”業內人士如是說。
以LNG動力車為例,據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原主任、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名譽會長姚明德介紹,目前車用氣與燃油價格比在60%左右。而按照目前發動機技術水平,替代1升汽油需要1-1.05立方天然氣,替代1升柴油需要1.15-1.3立方天然氣。照此推算,若兩者價格比漲至75%或以上,那么除出租車外,LNG車的推廣應用將因失去經濟動力而減緩甚至停滯。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LNG動力船目前還沒有相關數據,但天然氣漲價對其經濟性的威脅同樣存在。
此外,加氣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也是制約LNG動力船前行的一個因素。據江蘇藍色動力船舶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因為給船舶加注LNG的加氣站必須建設在運河航道便于船舶靠泊的航道岸線上,而上述土地均歸屬國有劃撥土地,無法用商業化模式購買岸邊的建站土地,致使報建的LNG加氣站大多因土地問題得不到立項批復,從而影響了LNG船舶改造的進度。
在高慧君看來,我國發展LNG動力船主要存在五方面障礙:一是缺乏安全技術規范,相關標準尚未出臺;二是目前主要是內河船舶在進行改造,個體經營者比較多,資金較匱乏;三是航運市場不景氣,氣罐生產不規;,幾十萬的改造成本較高;四是船東普遍持觀望態度,期待有關政策出臺;五是加氣站等配套設施不健全,標準未出,影響進程。
“北歐一些國家為了推動LNG燃料的應用,采取了減稅、資金補貼等措施。我國應當出臺相關經濟鼓勵政策引導其發展。”高慧君建議盡快制定鼓勵LNG在水運行業應用的政策,并加快健全相關標準規范,研究制定相關技術規程和操作指南,同時還需加強基礎性和成套關鍵技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