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榮海運:造船成本決定獲利
長榮海運日前在臺船高雄廠舉行首艘L型船“長旺”輪(EVER LIVING)命名典禮。
長榮航運在臺船訂造10艘L型8500TEU集裝箱船,新船油耗可較同船型省下15%,將會大幅提高長榮船隊在全球海運市場的競爭力,維持長榮集團全球第四大的海運龍頭地位。
2015年完成45艘8000TEU以上大型船舶交付計劃
長榮海運總經理張正鏞指出,造船成本決定未來的獲利。
張正鏞表示,前幾年全世界船公司都拚命造船,但長榮海運認為不是好時機因此不為所動;直到2011年,長榮才開始下訂單,主要就是看船價已經回到合理價格。
張正鏞說,船和飛機一樣,取得的成本與油耗可說已決定未來的獲利,且新船的油耗又更低。
換句話說,長榮2012年啟動的45艘8000TEU以上大型船舶交付計劃,2015年中全數交完時,除了總運能較現在增加50%,競爭力也會大幅提升。
一艘船舶的造價,已決定未來20年內能不能為公司帶來獲利。長榮集團造船的精準度,讓全球海運業者都不得不佩服,在2004年到2008年期間,海運掀起一波造船潮,當時長榮集團認為船舶造價太高,一直遲遲沒有進場造船,業界都不懂,為什么大家拚命造船搶市占率的同時,長榮集團則是不動如山,業界對于長榮的 動態都無法理解。
然而,事實證明,姜還是老的辣,在2008年金融海嘯后景氣低迷之際,長榮開始持續進場買船,一口氣訂造30艘大型船舶,船舶造價可說是新一輪所有新船當中都沒有出現過的低價,新政隨著新船陸續下水交船,長榮海運長期的競爭力開始浮現。
長榮海運總經理張正鏞指出,長榮海運共訂造30艘L型8500TEU集裝箱船,10艘在臺船建造、20艘則在韓國三星重工建造;另外還有租入5艘8800TEU、10艘13800TEU集裝箱船,這45艘具備節能、低油耗特色的新船,在未來兩年內陸續交船后,將會大幅提高長榮船隊在全球海運市場的競爭力。
張正鏞指出,集裝箱船第三季旺季擺脫上半年及去年同期的陰霾,今年旺季很旺,隨著歐美線運價9月分紛紛喊漲,長榮海運第四季有機會出現淡季不淡。
全球集裝箱船市場今年有機會再度出現戲劇性的變化,上半年集裝箱船市場還可以說是相當低迷,然而,自7月分開始,市場的溫度正急速回升。對于海運景氣的走勢,張正鏞進一步指出,美國景氣持續復蘇,可以看到美國的房市已開始回升,可望帶動家具、車用零件等運輸需求攀升;而且根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CCFI),最近一期(8月16日)較前周上漲2.7%,其中,中國出口至歐洲、地中海航線運價指數分別周漲6.5%、2.5%,顯 示集裝箱旺季行情已開始發酵。
稱贊臺船是世界一流船廠
對于臺船建造首艘L型船“長旺”輪,張正鏞表示非常滿意,超過長榮海運要求的標準,并且稱贊臺船是世界一流船廠。
張正鏞指出,船東訂船時通常要求的是基礎框架,其他交由船廠自由發揮,這次長榮海共向臺船訂10艘L型船,首艘長旺輪成果超乎預期。
他說,臺船在長旺輪的建造過程中投入相當多人力、物力,船型設計經歷一連串的精進改良,例如臺船在船模部分委由世界知名的德國漢堡船模實驗室(HSVA)進行測試,與HSVA的資料庫比較,船速比HSVA平均值高0.7節,比最佳設計的船速快0.45節,在相同主機與船速的情形下,油耗可節省10%以上。
在船體結構上,臺船首度採用與中鋼合作研發的特殊高張力HT47鋼材,通過相關驗船協會的各項認證,以較輕的鋼材達到相同的結構強度,減少船體重量,符合省能源、低排放的環保需求。
尤其,7月長榮海運要求臺船把海水打到貨艙滿載試車,是臺船第1次這樣做,臺船克服所有困難迎合要求,并在所有測試項目展現優異的性能。
張正鏞表示,長旺輪已證明臺船的技術與國際造船大廠并駕齊驅,是世界一流船廠。
長榮海運向臺船訂造的10艘L型集裝箱船,除了長旺輪今年還會交付另1艘,明年交付5艘,后年則交付3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