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伯輪船為巨輪支付近10%溢價
2013-09-16 08:12:25
來源:航運在線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大型集裝箱船鮮明的成本優勢讓競爭對手倍感壓力,為了不被淘汰,他們紛紛加入“超大”行列
阿拉伯輪船(UASC)近期簽署的超大集裝箱船訂單價差較大,其原因被歸結為船舶規格不同。
近日,阿拉伯輪船(UASC)簽下一筆眾所期待的大單。它總值可能高達20億美元,其中包括10+7艘規模介于1.4萬與1.8萬TEU之間的集裝箱船。這使得其它班輪公司壓力倍增,紛紛考慮效法,以維持競爭能力。
不過據了解,該承運商為已經敲定的主單支付了高昂溢價 – 5艘1.8萬TEU與5艘1.4萬TEU的集裝箱船總價高達14億美元左右。
按此計算,1.8萬TEU的每艘造價已超過1.5億美元,甚至高達1.55億美元。這比同期的類似訂單高出近10%。
據韓國船廠 - 大宇造船(DSME)日前透露,它近期又接到一份建造3艘1.8萬TEU集裝箱船的訂單,每艘造價約為1.4億美元。訂船方據悉是Hong Kong Asset Management,且相關船只已從Gianluigi Aponte 掌舵的地中海航運(MSC)獲得租約。
同樣地UASC所訂5艘1.4萬TEU的船也體現出類似價差。
這家總部設在科威特的公司另還持有6艘此類船只的備選訂單,造價據悉為每艘1.25億美元,而其它船東為相同大小的船僅支付1.1億美元。
分析師Alphaliner估計,上述價差可能是由于“規格不同,支付條款不同,以及相對較早的交付期。”
此外,引起多方猜測的原因還在于該公司董事長Jorn Hinge曾將這款船描述為“首批在交付時‘即可用LNG推進’的大型集裝箱船”。
此類高新技術很可能為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板塊再增新的亮點。但目前阿拉伯還未決定是否執行上述1艘1.8萬TEU與6艘1.4萬TEU船的備選訂單。
董事長Hinge對此評論道:“當今燃料費用仍是業內最大的成本驅動因素,在這一大環境下,我們采用尖端設計,并將重點明確擺在提高成本效益以及改善環境保護上。”
上述1.8萬TEU的船預計將運營于阿拉伯輪船的亞歐航線,并與中海集運在韓國訂造的5艘相似船舶合作經營。
兩方聯手后,它們將能與馬士基在建的20艘Triple E型船匹敵。后者所訂的第3艘很快將于近期交付。
分析師就此指出,首艘超大型集裝箱船(ULCS)推出后,意味著其他航運公司若想不落伍,須得效法訂船。
海運咨詢機構Drewry指出,此類大型船舶擁有巨大的成本優勢。據其估算,與典型1.31萬TEU的船舶相比,Triple E型船往返亞歐可節省30%的成本 - 前者每TEU的燃料費為418美元,而后者僅為294美元。
Drewry評點道:“除了船型偏大的特點,這款船體據悉按僅23節的平均船速設計,而首批1.3萬TEU的船則按超過24節的船速打造,這使得它們能更迅捷順暢地劃過水面。”
分析師預估,接下來將出現更多專為亞洲−北歐航線打造的1.6萬TEU以上的訂單,盡管如此龐大的船身將無法從新的巴拿馬運河閘門(定于2015年年中開放)通過。
